一举破开纯粹武夫的五境瓶颈,跻身六境,这是在陈平安进入书简湖之前,就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当时是临近家乡,想要给落魄山崔姓老人瞧瞧,当年被你硬生生打熬出来的那个最强三境之后,靠着自己打了一百多万拳,总算又有了个世间最强五境武夫,想着好让光脚老人之后喂拳之时,稍稍含蓄些,少受些罪。陈平安对于武运馈赠一事,不太上心,就算再有老龙城云海蛟龙那般的机缘,应该还是一拳打退。
要说清风城修士,和那个杂役谁更作恶,不太好说。
清风城的那拨仙师,一直是这艘渡船的贵客,关系很熟稔了,因为千壑国福荫洞的出产,其中某种灵木,被那座仿佛王朝藩属小国的狐丘狐魅所钟情,因此这种能够润泽狐皮的灵木,几乎被清风城那边的仙师包圆了,然后转手卖于许氏,那就是翻倍的利润。要说为何清风城许氏不亲自走这一趟,渡船这边也曾好奇询问,清风城修士哈哈大笑,说许氏会在意这点别人从他们身上挣这点蝇头小利?有这闲功夫,生财有道的许氏子弟,早赚更多神仙钱了,清风城许氏,坐拥一座狐丘,可是做惯了只需要在家数钱的财神爷。
陈平安二话不说,依旧是拳架松垮,病秧子一个,却几步就来到了那拨修士身前,一拳撂倒一个,其中还有个圆乎乎脸庞的少女,当场一翻白眼,晕倒在地,最后只剩下一个居中的英俊公子哥,额头渗出汗水,嘴唇微动,应该是不知道是该说些硬气话,还是服软的言语。
在爹娘走了后,刘羡阳经常躺在这里的床板上,说着那些憧憬远方的胡话,小鼻涕虫也曾经常在这里埋怨那些大人的不讲理。
年轻杂役摇摇头,颤声道:“没有没有,一颗雪钱都没有拿,就是想着献殷勤,跟这些仙师混个熟脸,以后说不定他们随口提点几句,我就有了挣钱的门道。”
陈平安问道:“点子是谁出的?”
不过陈平安内心深处,其实更厌恶那个手脚孱弱的渡船杂役,不过在未来的人生当中,还是会拿这些“弱者”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反而是面对那些骄纵跋扈的山上修士,陈平安出手的机会,更多一些。就像当年风雪夜,狭路相逢的那个石毫国皇子韩靖灵,说杀也就杀了。说不得以后不说什么皇子,真到了那座无法无天的北俱芦洲,皇帝都能杀上一杀。
披云山之巅。
年轻弟子似有所悟,老修士害怕弟子误入歧途,不得不出声提醒道:“你这般年纪,还是要勤勉修行,潜心悟道,不可过多分心在人情世故上,晓得个利害轻重就行了,等哪天如师父这般腐朽不堪,走不动山路了,再来做这些事情。至于所谓的师父,除了传你道法之外,也要做这些未必就合乎心意的无奈事,好教门内弟子以后的修行路,越走越宽。”
在一个斜风细雨的大暑时分,陈平安一人一骑,递交关牒,顺利过了大骊边境关隘。
一拨身披雪白狐裘的仙师缓缓走入底层船舱,有些扎眼。
老修士亲自将陈平安送到千壑国边境,这才打道回府。
牢笼栅栏之间,本该贴有一些低品符箓,一旦灵禽异兽逾越雷池,就会第一时间触发禁制,好让渡船这边出面“劝架”,不过能够被修士带上渡船的飞禽走兽,多有灵性,不会给主人招惹麻烦,不然破财消灾,破的也是修行之人的大道,一旦惹上钱财无法解决的难题,更是祸事。
反正不管什么来头,不管为何此人能够让那些畜生一头头噤若寒蝉,只要你惹上了清风城修士,能有好果子吃?
陈平安收下小宝匣后,回赠了福荫洞一壶蜂尾渡水井仙人酿,龙门境老修士一听说是那座蜂尾渡的酒酿,开怀不已,邀请陈平安下次途径千壑国,不管如何,都要来福荫洞这边坐一坐,如水井仙人酿这般的醇酒,没有,可是千壑国自有些别处没有的独到风光,不敢说让修士流连忘返,若是只看上一遍,绝对不虚此行,他这位就是个笑话的千壑国国师,愿意陪同陈平安一起游历一番。
陈平安打开房门,还是老样子,小小的,没添补任何大件,搬了条老旧长凳,在桌旁坐了一会儿,陈平安站起身,走出院子,重新看了一遍门神和春联,再跨入院子,看了那个春字。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已不在,更要游必有方。
至于补齐五行本命物、重建长生桥一事,不提也罢,按照阿良的说法,那就是“我有一手西瓜皮剑法,滑到哪里剑就在哪里,随缘随缘”。
不曾想这一拖,又是将近三年光阴。
年轻杂役毫不犹豫道:“是清风城仙师们的主意,我就是搭把手,恳请神仙老爷恕罪啊……”
陈平安伸出手去,摸了摸渠黄的脑袋,它轻轻踩踏地面,倒是没有太多惊慌。
如教书先生在对学塾蒙童询问课业。
陈平安也没怎么理会,只说吃过了教训就行。
事实上陈平安也不感兴趣。
只不过大概在这头撵山狗后裔的主人眼中,一个会牵马登船的路边货色,惹了又能如何?
那位养尊处优的年轻修士,一见亲近之人和贴身扈从都已经倒地不起,也就无所谓面子不面子,风骨不风骨了,竹筒倒豆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随后渡船主人也来告罪,信誓旦旦,说一定会重罚那个惹事的杂役。
陈平安双手笼袖站在他跟前,问了些清风城的内幕。
期间在一处山巅古松下,夕阳西下,见着了个袒胸露腹、手持羽扇的豪迈文士,身边美婢环绕,莺声燕语,更远处,站着两位呼吸绵长的老者,显然都是修行中人。
陈平安坐在桌旁,点燃一盏灯火。
陈平安轻轻一跺脚,那个年轻公子哥的身体弹了一下,迷迷糊糊醒过来,陈平安微笑道:“这位渡船上的兄弟,说谋害我马匹的主意,是你出的,怎么说?”
陈平安问得详细,年轻修士回答得认真。
陈平安来到渡船船头,扶住栏杆,缓缓散步。
这一路行来,多是陌生面孔,也不奇怪,小镇当地百姓,多已经搬去西边大山靠北的那座龙泉新郡城,几乎人人都住进了崭新亮堂的高门大户,家家户户门口都矗立有一对看门护院的大石狮子,最不济也有造价不菲的抱鼓石,半点不比当年的福禄街和桃叶巷差了,还留在小镇的,多是上了岁数不愿搬迁的老人,还守着那些日渐冷清的大小巷弄,然后多出许多买了宅子但是一年到头都见不着一面的新邻居,即便遇见了,也是鸡同鸭讲,各自听不懂对方的言语。
看守底层船舱的渡船杂役,瞅见这一幕后,有些心神恍惚,这算怎么回事?不都说从清风城走出来的仙师修士,个个神通广大吗?
身边有位年纪轻轻的嫡传弟子,有些不解,疑惑为何师尊要如此大费周章,龙门境老修士感慨道:“修行路上,只要能结善缘,无论大小,都莫要错过了。”
渡船杂役愣了一下,猜到马匹主人,极有可能会兴师问罪,只是如何都没有想到,会如此上纲上线。难道是要敲竹杠?
所有的悲欢离合,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无论走出千万里,在外游历多少年,终究都落在这里才能真正心安。
渡船在千壑国那座福荫洞府邸靠岸,若是以往,陈平安也就埋头赶路。但是这一次,陈平安还是去拜访了一趟福荫洞主人,兴许是知晓了渡船上的风波,那位龙门境老修士,堂堂千壑国国师,还是十分热情,陈平安厚着脸皮,问了些洞天福地破碎后的粗略内幕,老修士对此并不陌生,毕竟福荫洞还是小有名气,虽然大小才方圆十余里,秘藏珍宝和仙家遗物,也早早被前辈们一挖而空,洞府灵气,算不得太充沛,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老修士才入主此地,作为修道之地,开枝散叶,面对各路访客,自有一套滚瓜烂熟的客套措辞,可以说的细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老修士一听说陈平安是大骊人氏,愈发热络,非要挽留陈平安逗留几天,陈平安推脱一番,老修士便送了一只九宫格宝匣作为临别赠礼,由几件福荫洞特产雕琢而成的取巧灵器凑齐九个格子,其实价格不高,千壑国市价,在二十来颗雪钱左右,对于世俗王朝,当然是天价,可在山上修士眼中,不算什么珍稀重礼。
陈平安从方寸物当中掏出一串钥匙,打开院门,让渠黄在那座不大的院子里,松了缰绳,让它自己待着。
老修士笑道:“刚好借此机会,点破你心中迷障。就不枉费师父送出去的二十颗雪钱了。”
陈平安收回手,笑道:“你们这是要坏我大道啊?”
年轻人挣扎着站起身,狞笑着走向那个渡船杂役,“好家伙,敢坑老子,不把你剥下来一层皮……”
恶人自有恶人磨。
临近黄昏,陈平安最后途径龙泉郡东边数座驿站,然后进入小镇,木栅栏大门已经不存在,小镇已经围出了一堵石头城墙,门口那边倒是没有门禁和武卒,任人出入,陈平安过了门,发现郑大风的茅屋倒是还孤零零矗立在路旁,相较于附近规划整齐的林立店铺,显得有些扎眼,估计是价钱没谈拢,郑大风就不乐意搬家了,寻常小镇门户,自然不敢这么跟北边那座龙泉郡府和镇上县衙较劲,郑大风有什么不敢的,肯定少一颗铜钱都不行。
这倒好了。
陈平安就这样回到小镇,走到了那条几乎半点没有变的泥瓶巷,只是这条小巷如今已经没人居住了,仅剩的几户人家,都搬去了新郡城,将祖宅卖给了外乡人,得了一大笔做梦都无法想象的银子,哪怕在郡城那边买了大宅子,依旧足够几辈子衣食无忧。顾璨家的祖宅没有售卖出去,但是他娘亲同样在郡城那边落脚,买了一栋郡城中最大的府邸之一,庭院深深,小桥流水,富贵气派。
大骊北岳正神魏檗和那条黄庭国老蛟并肩而立,一个笑容闲适,一个神色肃穆。
俯瞰远处那座小镇。
一条小巷之中,一粒灯火依稀。
大放光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