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舟中之人尽敌国(一)
白衣神女与两尊青衣神人已经消散。
半旬之后,水幕还会出现一次。
若是一旬到来,此地剩余人数多过五人,便会有天劫落地,将所有人打杀。
桓云发现自己埋藏在藻井那边的符箓已经崩碎,显然此地山水神灵已经关闭了仙府出路。
白玉拱桥这边,鱼龙混杂的各路修士武夫,面面相觑。
先前桓云好不容易帮着笼络起来的涣散人心,这会儿瞬间被打回原形。
重归一盘散沙。
哪怕是六人,都不约而同地后撤,与身边人拉开一段距离。
唯独白璧与詹晴并肩而立,默默交流。
一个是运气太好,所以运气便不好了。
男子以心声说道:“如果刚才不交出去,我们现在已经是两具尸体了。半旬之后,如果我们和这位陶供奉,都能够活到那一天,等着吧,方寸物就会物归原主。”
陈平安反问道:“你呢?”
到时候反正已经杀到了只剩下五人,再多杀几个,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女子梨带雨。
选择与孙道人一起结伴游历,或是接下来所作所为,都是在这个道理上出力气,下功夫。
陈平安滑下竹竿,路过宫观建筑的时候,发现黄师这边毫无动静,不知是作何想。
可陈平安大致清楚,境界越高的得道之人,看待弟子的根骨,资质,性情,机缘,缺一不可。
这座天下的读书人,说话就是讲究。
光是先找到谁,先杀谁,怎么杀,就都是一碟一碟滋味无穷的佐酒小菜。
一线两端的道理,都捋顺掰碎了想明白了,好似双方打完架之后,最终落在了中间,那才是一点“真知”。
老供奉将那白玉笔管小心翼翼收入袖中,一路而去。
年轻女子问道:“师兄,桓老真人护得住我们吗?”
此次处处隐藏杀机,若说先前求宝争机缘,好似修行路上人人野修,各有各的算盘,还算合情合理,所以陈平安无法确定此地风土,正与不正,那么现在的格局,完全就是逼着所有人论心杀人,简直就是身旁之人皆可死的处境,坐镇此地的那个家伙,分明不是什么善茬。极有可能是故意蛊惑人心,让剩下四十多人,自相残杀,那人好坐收渔翁之利。
那人临终之前,为了破开天幕,将这座主人更换多次的小天地与自己,一同送出家乡天下,其实已经无力约束自己更多,便只能与自己约法三章。
若是有人胆敢坏了他的这场观心局,比如胆敢以蛮力镇压众人,那就可以先死了。
只是不等他看书更多,便有了那场一剑递出、剑气如暴雨的惊天变故。
世间修道之人,一个个喜欢疑神疑鬼,他不折腾出点样来,要么蠢到无法上钩,要么怕死到不敢咬饵。
当年大隋那趟两人结伴的游历途中,其实崔东山说了很多这样的无心之语玩笑话,只不过可能是崔东山言语之时,太过玩世不恭,吊儿郎当,陈平安就没怎么听得进去。
真到了那种时刻,无非就是他付出一些代价,亲自出手将其打杀。
这顿饱餐过后,就又得搬迁了。免得被那些北俱芦洲邻近宗门查出些蛛丝马迹。
那人便笑言,读进去了些许,远未读出来,人在深山中,见山不见人,还不算好。
男子苦笑道:“兴许老真人不愿意杀我们,就已经仁至义尽了。”
原来是学生在教先生道理。
哪怕对方如此相亲相爱,最终出现一位有望跻身玉璞境的元婴。
黄师从拐角处走出,奇怪道:“你就这么在意孙道人的死活?如此担心我一拳打死这个所谓的雷神宅仙师?”
除此之外,便是一部章回体小说了。
岁月悠悠,所谓的约法三章,已经不再是什么束缚,如今就只剩下那一缕剑气还在苦苦支撑。
所以那些墙上诗文字迹,皆是老人的手笔。
不是真杀不成人,而是得不偿失。
所以有个折中的想法。
陈平安突然想起当年在落魄山台阶上,与崔瀺的那场对话。
这是一个极有可能会决定生死的抉择。
一次次被剑气搅烂缥缈身形,一次次重新聚拢,一个不累,一个无所谓。
没敢丢了包裹就跑,担心被人乱拳打死老师傅,到时候自己还要百口莫辩。他一个观海境野修,真不够看的。
陈平安问道:“就不怕我拖后腿?”
如今的圣人坐镇小天地,可不是三教百家早年自己琢磨出来的门道,一样是学来的。
就只能“挺着肚子”开始远游,慢慢等着那些家伙,一个个渐渐老死在这座肚里洞天中,一身道行,化作灵气,重归小天地。
而且多半不用他动手。
老者当然知道自己此局所设,妙在何处。
崔东山曾经说过一番很有嚼头的言语。
既然暂时闲来无事。
如果不是这座小天地的规矩残余太多,其中一条,更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雷池,兴许他早就炼化了整座山水,而不是一次次逼近那处青山绿水,一直束手束脚,一旦被他真正坐镇小天地,估摸着也该修出一个天圆地方的道果了。
男子笑道:“不然?”
男子毫不犹豫就交出那件方寸物,感激道:“有劳许供奉。”
他答道,看道家典籍,生中有死,有点冷。看佛家经文,苦中有乐,有点热。看儒家经义,规规矩矩,有点烦。
女子惨然道:“等到水幕消失,然后再被拿走?”
又有孙道人宝塔铃骤然破碎的铺垫,陈平安甚至猜测此地幕后人,说不得就是一头大妖,只是碍于某些老旧规矩,无法随心所欲行事,例如那一缕凌厉剑气的存在,极有可能就是一种束缚和掣肘。
是两个道理。
不是不想说点什么,而是无话可说。
其实那些人若是能够精诚合作,摒弃成见,选择共同破局,再加上那一缕剑气存在,他便要麻烦许多。
那位风尘仆仆赶来的龙门境供奉,他们两人真正的护道人,飘落在两人身侧,神色凝重,缓缓说道:“不如将那白玉笔管交予我,我来引开所有人的注意力。”
云上城那对年轻男女,心情越来越沉重。
片刻之后,两人一起琢磨困境,试图打破当下死局,可惜两人还是没能商议出一个所以然。
付出些代价,无非是消磨几十年光阴积攒下来的表面修为而已,对于他这种存在,光阴不值钱,砥砺道心,修行道法,才最值钱。
陈平安说道:“还是算了吧,怕你再偷偷给我上一拳,我这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
男子无奈道:“桓云终究不是自家人,现在我们能够相信的人,就只有许供奉了。”
只是离去之前,丢了三张符箓过去,全部都是隐匿身形的驮碑符。
说来可笑。
一次那人难得开口言语,询问看书看得如何了。
老人打开一本书页薄如蝉翼的书籍,内容以细微近乎不可见的蝇头小楷写就,期间还夹杂着一页页修士画像。
高大老者最想要去拜访的,不是什么三教圣人,而是那座诸子百家当中的小说家修士,他们坐镇的白纸福地。
陈平安只希望孙道人舍了机缘宝物,能够暂时保住一条小命。
不过有了一番计较。
只不过可能吗?
那一剑,真是至今想来,也会让人觉得背脊生凉,肝胆欲裂。
黄师心中愈发狐疑,终于忍不住问道:“你到底是什么境界?精通符箓的龙门境修士,还是一位金丹地仙?”
接下来陈平安打算沿着山脚河水,绕回前山,然后寻一个机会,去山脚白玉拱桥那边看看,不用着急赶路。
绝无可能。
修行路上,看似机缘一物,由于与法宝挂钩,往往最诱人,最直观,好像谁得机缘越大,谁就越是修道胚子。
因为陈平安对于这座遗址的认知,在装神弄鬼的那一幕出现之后,将那位隐藏在重重幕后的本地“老天爷”,境界拔高了一层。当时自己能够成功逃离鬼蜮谷,是毫无征兆行事,京观城高承有些措手不及,但是此地那位,兴许已经开始死死盯住他陈平安了。
女子容失色。
孙道人接住符箓过后,再一抬头,墙头之上已经没了那位陈道友的踪迹,感慨万分道:“患难见真心啊。”
中土神洲去不得,高人太多,最北边的皑皑洲是个不错的选择。
老者当下真正关注之人,不是那三位金丹地仙,是其他三人。
此地灵气充沛,尤其是水运浓郁,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大千气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