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走廊的尽头  旧日音乐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范宁一边回忆,一边移动提灯。

范宁用提灯照亮右下角,没有署名,也没有写着作品名的小贴片。

父亲在暗示我什么?

等等!

《关于田野的气流与暖意》,90x140厘米,布面油彩,文森特·范·宁作于新历894年5月。

爬到二楼后,他心中安定不少。

要不要继续走这个方向?范宁心里真的有些发毛。

好吧,还是画?

乡村、原野、树丛、山峦,色彩热情地旋转,空气中似流动着暖风。

注意力最先被吸引的,很自然是最大的那幅。

在提灯微弱的光芒下,视野所及堆满了横七竖八的画架、画框、桌子板凳,还有拆下来的门和窗户,以及塞在空隙间的石膏体:人像、几何体、水果模型、五官模型.

各种杂物堆得和自己人差不多高。

“远处这片大的黑暗空间应该是之前的活动大厅兼拍卖场,没什么好看的。”

一步,两步

范宁把手中的提灯尽可能往前伸,终于照亮了尽头的墙壁。

“我见过这里!”范宁突然心中所感。

他开始有点埋怨自己为什么要一个人过来,叫上希兰作伴会不会好一点?

嗯,这地方两三年门窗锁得死死的,不会有什么东西。

左边l形的长端是父亲作品的常设展厅,另一边则是办公室、会客室、洽谈室、起居室、厨房、卧室等。

“质量堪忧.才几年啊”

范宁感觉经历的一切事物都处在重重的谜团中。

此种风格后来甚至对音乐界产生了影响,生于880年的著名作曲家维吉尔,公然表示自己前几年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态的三折画》受到了“暗示流”的启示。

举着提灯,缓缓地走过昏暗的画廊,一连穿过了几个展厅,马上就快要抵达l形的顶端了。

“我每次都会在接近走廊的尽头时思绪涣散,然后去往别的梦境。”

眼前的墙壁上挂了七幅油画,尺寸不一,高低不同,呈错落有致的排列方式。

这些画原主卡洛恩都见过,但他肯定认不出这幅有这样的来历。

他选择登上折角的楼梯,扶手已经大片大片的脱落,漏出台阶一侧卷曲的钢筋。

第二幅,画框范围只容纳了半边女性人脸,单眼盯着观众。《担心》,30x40厘米,布面水彩。

“暗示流”范宁又看向最大的那幅《关于田野的气流与暖意》。

如果还想往前走,这得翻山越岭.

这给了范宁一个很好的撤退理由,他当即返回。

此幅作品是文森特在浪漫主义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的代表作,被美术界称为“暗示流”风格:通过对构图、色彩和笔触的综合运用,让观众“脑补”出超越平面局限性的其他要素。

但感觉自己的想象力又被什么东西给钳制住了。

一通折腾,最后又回到了导览大厅。

虽然能见度不到三四米,但远处估计也是如此。

果然有联系。

范宁持着提灯的手臂酸胀不已,他换了只手,再甩了两下。

盯着《第聂伯河上的月夜》,眉头紧紧皱起。

突然,他把提灯放在地上,踮起脚尖,伸出双手,没有任何犹豫地.

把这幅画摘了下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