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一屁股坐到沙发上的范宁,又弹了起来。
范宁看着上面的娟秀字体:“所以,这么简单?有哪里奇怪呢?”
还挺形象的。
“这……这是什么意思,你不是说正文两个小时就翻译出来了吗?”
范宁不由得有些好奇:“闻所未闻?”
粗略这么去估计,已经写上去的,至少有两百来个文字框,和接近千条连接线!
“恼火的是,这些信息碎片的语言还不一样!以历史上传播地域分类的话,它们涵盖了在当今提欧莱恩境内的古霍夫曼语、图伦加利亚语、诺阿语,偏远西南方向边民曾用的古兰格语、通古斯语、尼勒曼语,西大陆历史上的贝迦语、杰米尼亚语、混合利底亚语、古雅努斯语,南大陆被发现之前土著们的绳结语和井语,还有独立于这些体系之外,来源成谜的古查尼孜语……”
“然后其余部分,包括了评语、索引、注解和补充说明四大类型,这些附录性的内容行文晦涩,相互引用,有的层层嵌套,有的交叉错乱……”
“不用这么急,希兰,慢慢逐步推进就是。我们待会下楼去街上转转,不远的列特其街道是东梅克伦区最繁华的商业地带。”
范宁走到希兰旁边,撑着桌面,看向这张比前世a2尺寸还要更大一些的雕版印刷纸。
纸上被希兰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框,框内有的写了字,有的空着,散乱分布,它们彼此间用线条箭头互相连接、互相穿插、相互指引,有实线、虚线、波浪线、双条线、打叉的线、打问号的线、标有文字注释的线,有的是一对一,有时是一对多、多对多,有的是单向有时是双向,线条和线条组成了一座巨大的凌乱的迷宫。
“这边挺舒服的,比爸爸办公室要好,昨晚睡眠时间也是正常的,只是文献的翻译有点让人疲惫。”
他这时回想起了地下聚会上的“翻译家”,也就是已经畸变身亡的洛林·布朗尼教授对这本无名文献作出的评价:一个巨大的经常卡住的毛线团。
“满满一杯,以为是新的,抱歉我要他们重新送一杯。”
范宁看得浑身流汗,他看了看这张纸,又看了看另外那一叠秀气如小诗的文字。
希兰抬手展示出用回形针固定的近十页纸:“你看,昨晚我到这里后,只了近两个小时,就把这本书的主体部分全部翻译出来了——行文风格稍稍有些学究的图伦加利亚语,对我而言不是很难。”
希兰讲述道:“正文的叙事框架,说的是一位图伦加利亚王朝晚期的歌剧家兼灵修者‘班舒瓦’,为寻觅某处古代遗迹而游历西大陆的见闻游记。”
“知道文献可能会和爸爸去世的原因有联系后,我自己也想尽快把它翻译出来。但是这本书的情况可以说是相当奇怪,不对,简直是闻所未闻。”
“按照字面意思的说法,在旅途中,他为了打开‘某扇有代价的门’,做了一个最终让自己发疯的尝试。”
“什么尝试?”
“字面翻译成霍夫曼语的话,可以将它命名为——”
希兰转动眼眸,略作思考:“图伦加利亚幻人秘术。”
感谢凤凰王马雷基斯、书友尾号3702、书友尾号6574、亚瑟伯的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