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唯心与心学
“总感觉没到点上,差了点什么,到时候试试看吧……”
有的建议一听就醍醐灌顶,有的却是没什么感觉,李和认为找磨刀石的方法有效,但却不会到达想要的效果。
抽完烟回客厅。
此时饭也做好了,热热闹闹的敬过几轮饮料后,便开始聊天畅谈,聊着聊着还是到了李和、剑客阿伟的对战上。
大家都开始冥思苦想。
这种争道之战,即便是尚云芝也没有能够破局的方法,反而是金怡真忽然小声说道:“那个,我大学是研究心学的……”
声音很小,但大家都听见了。
一时间众人都看向了她,知晓金怡真身份的尚云芝、赵清影顿时眯起了眼睛,想要看金怡真准备做什么妖。
实际上,她并不是在作妖,而是在帮忙。
这种绝妙的关窍,李和如果没有想通,与阿伟的一战是必输的。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份。”
“陆九渊说: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他认为理学所言,君子需格知万物,而后能行,认为是有误的。”
“从来就不在外,而在内,这也是陆九渊曾领悟的,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人皇对于人类而言是无敌的,如果真的出现人皇,那边是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他始终不太相信李和这么一个毛头小子,哪怕有可能是某人转世,但也不该这么简简单单的就获得成为人皇的契机。
那是真正的不朽。
“单纯的一个竹子就这么难格,就算方法对了,要穷尽研究,一个竹子的所有知识,他也无法将其全部知晓,更遑论宇宙万物?”
“你悟的人道,与我剑道何关?你体悟天心、人心,欲以真不朽来证圣人,与我何干?我若斩你,更好证道啊。”
如此巨大的轰动,全世界都因此受到了刺激,而在李和家中,坐在李和对面,将李和所缺的这部分知识科普给李和的金怡真受到的冲击尤为震撼。
为什么世界还能这么乱,为什么一个个还如此自私暴欲。
“通过实践,他知道,格物是行不通的。”
“以上都为心学打了基础,但不足以成一派之论,这个体系还没有完善,真正将其体系和理论补完且完美自恰的,是阳明先生。”
金怡真正襟危坐,但总差些气势,显得格外可爱,她还是强撑着说道:“心学始于陆九渊,陈献章继承,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且大成入圣。”
“你所看所知,才是宇宙,宇宙因你在而在,而非宇宙的存在构造了你的心,这个理论看似唯心,实则不然,心学并不唯心,这是主客观的和谐统一。”
任侠也笑而不语,有什么问题吗?王阳明所言,致良知,性自足圣,而此心无私欲所蔽即天理,即是道啊……
“他到底知道了什么,能够有这等顿悟?”
“《人皇是如何炼成的》?”
“心中圣人,如何表现出来,成就圣人,则是知行合一。”
“这便是‘性自足也’成圣的实践所在,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绝佳良方,是对道德经中道的一种补充。”
至于,李和是不是那人转世,又有什么关系。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针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他是……”
“在心即理的基础上,阳明先生论证了世人皆可成圣,而成圣的缘由在于四个字——性自足也。”
敖东海说着,说着,就不说了。
“所以,圣人自在心中。”
李和如是说道,佛家有发宏愿之说,李和没有发宏愿的概念,但冥冥之中,其实也有一种反馈,在李和说出这番话后。
任侠笑道:“真正的天才,从来不怕对手更强。”
至此之后,李和将比那人走得更远。
似乎是因为涉及专业知识,所以她打起精神振作气势的样子格外有些反差萌,帅不过三秒,最后还是羞涩且怯弱的向李和问道:“那个,你使用唯心体系的力量,有学过心学方面的知识么?”
“陈献章说: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于静坐中养端倪。”
敖东海心情复杂。
这真把李和问到了,老实回答道:“知道有陆九渊和王阳明,但没有了解过具体的知识。”
“还讲不讲基本法了?”
“涉及人民的选择,全人类的选择。”
“不够吗?”
“因此,就要致良知了。”
金怡真则有些小兴奋的说道:“那就太好了,这样你补齐心学的理论,一定能够再上一个台阶的!”
“真正的宇宙。”
“心中有了善意而不去做,那便是不是善意;心中有了恶意不做,便也是为恶,要主动去祛除恶意,方是知行合一。”
“不是,这真的够吗?那小子并不是那种圣贤般的聪明人吧,那小子的道德水平,也只是普通标准吧,那小子……”
“你未看此时,此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时,则此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敖东海觉得自己就不该来曙光城,来了难受,这才几天,就看着李和坐火箭一样的攀升,一而再再而三的在那里顿悟。
此谓,大道至简。
轻笑着点点头,任侠说道:“那本书虽然最后的变动率凝聚为了人道圣剑,看似与李和已经没有了关系,但,那毕竟是李和所写的啊。”
“是天地人的契合。”
“分别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唐菀点头,看向金怡真,想看看这位见习执剑者有多高的理解。
“心即理也,是阳明先生对于前人心学的总结的第一次顿悟,他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有了深刻的反思和认知。”
唐菀都明白了这个提点有多么关键,她朝赵清影眨了眨眼睛,意思是在说,这个真的是审判委员会派来执行美人计的,也太认真入戏了吧?
谁都能知,谁都能行,而行之有成,便是圣人。
“而知行合一的基础,是性,是人之初性本善,是良知。”
“王阳明心学有三个支柱。”
“这才几天?”
李和的力量体系是唯心,而心学却不唯心,这看似矛盾,却让李和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忽然就领悟了在《七劫轮回证菩提》中佛家的核心思想。
“即便是那位博士,他研究出了大统一模型,对于宇宙的知晓程度,也不及亿万分之一,要以客观无穷去证宇宙唯一,哪怕博士的方法可行,也是南辕北辙。”
“禅宗也讲见性成佛,不向外求。”
有点绕,但的确是豁然开朗,真正领悟了唯心的力量,而且他悟道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历史上有人就曾经做到,那人便是——王阳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