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1章 后记(下)  玄幻必须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581章 后记(下)

“饼干!!”

炎历35年,夏天。

已经长成少年的苏炳在好友的呼喊中飞速下楼,他们这一批当初曙光城养育中心长大的孩子,相比于别的少年有一种特别的使命感。

十六岁的少年,正是爱玩的年龄,他们却将空余时间都投入到了社会调查和公益事业当中。

苏炳选的方向是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谓之三农,人类是离不开乡村的,哪怕文明觉悟,拥有能够夺天地之造化的城市,乡村也依旧会是社会的主体。

因为人秉天地而生,如何能舍弃地呢。

在旧时代,华夏全面推进城市化,但曾经数次的经济危机,都是农村挽救了国家,让危机得以软着陆,而且农村曾经百业兴旺。

之后,随着农民走进城市。城市繁荣了,农村却开始空心化了。

但凡有点良心,当然选觉悟。

首先要学会使用网络,哦,对了,我应该先激活自己的网络权限,召唤一个导游精灵来着。

他们村子这些年发展特别好,大夫已经在村子里定居了,老婆孩子都接了过来,孩子正在村小学里面读书。

看着这样的少年们,总觉得文明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他对着空气说道,嗯,手册上是这么写的,应该没问题吧……

山清了,水秀了,天蓝了,空气清新了。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

“你对低级理解有误。”

超过35%的人口已经在65岁以上了,哪怕这些年在修行和养生上有大力推动,但这种日积月累的东西,临时抱佛脚自然成果有限。

神王死了。

为了解决养老问题,也为了振兴乡村,靖汉最终还是决定将养老产业放在乡村。

似乎一切都在变好……

“当哪一天,我们的孩子走山里走出去,去到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是首都也好,是曙光城也罢,他们不再有任何拘谨,落落大方,眼里只有纯粹的好奇的时候。”

古之名医,多有斩关夺门,起死回生之能。

大夫眼中满是憧憬,呢喃的念道:“真希望能够看到那么一天啊……”

如何发展?

遇到有问题的,便会上去问切一番,需要防治便开两副药,总不能等病真的成型了再来治疗。

“有的,或许是我搞错了吧,那么,欢迎您来到首都。”

在高二的暑假。

所幸。

能够把教育稳住,年轻人的心就安定了一半了。

在村子里,叶朴年的威望很高。

“系统也会出错?”

乡村要繁荣,那必须是百业繁荣,不能光让人回去种地,种一年地才几个收成,亦或者说,能种地就不错了……

他们一辈子的经验与知识,就是孩童最好的老师,调整各乡村的养老人口的素质成分,便可以解决乡村教育资源的问题,孩子们在乡村受到的教育甚至会比城市要更好一些。

就算愿意,也没用。

而不是进医院先大几百做检查……

无痛无病活到寿终,那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报。

大明的长生革命是以一场修仙盛宴为开端,其实从最开始就有些偏了。

可怎么振兴乡村,却是个问题,仅仅靠退休的老人可不够,哪怕乡村基础设施建的再好,城市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其实也不愿意去乡村养老的。

叶朴年不仅仅是村长,还是村子那所小学的校长。

要解决这个问题,现代医学不行,唯有振兴中医才可以,山医命相卜,本就同出一脉,都是“玄学”,得益于修仙的人群众多,这十年来中医发展迅速,已经有条件每个乡村陪一名大夫,每个县能有一名妙手了。

“嗯……系统没有我的出行记录么?”

苏炳跟几个朋友和同学,就参与了农村调查。

科技极度发达后,城市拥有无限能源与配套循环设施,或许能够自给自足,但人生活在机械当中,离了地气,别的不说,总是更容易生病的。

曙光模式最轻松,按照现状走就是了,但未来应该还是要走向觉悟的。

周瑞要以五百年致觉悟,当然不会让靖汉的发展还不如《大明2077》里面的大明,他们走过弯路,体验过资本,体验过礼乐崩坏,道德崩坏,体验过文明内生矛盾的极致,所以更能明白天下为公的难能可贵,更能明白如何夯实基础。

哪个阵营生活更好,哪个理论更加出色,即便是扫大街的老大爷也能侃几句大山,他们根本不用知晓具体原理和怎么去做,他们只需要有最朴素的理解就可以了。

“那个……我是第一次来首都。”

没有哪个地区,只有老人就可以繁荣起来的,有这种繁荣也是虚假的,没有生机的,想要有孩子,就必须有年轻人,而让年轻人回到乡村,必须得保证一点,那便是让他们安心,让他们打心底里觉得,哪怕回乡村了,也不会被时代所抛弃,也能生存生活。

当然。

将心比心,终究还是换来了真心,不论是否发自真心认可觉悟,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至少有半数人已经初步接受了这个未来。

做事情才能事半功倍,这是他们这条线比大明支线更接近觉悟的原因所在。

“长生革命,就可以开始了。”

在他担忧的时候,全息投影已经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一系列页面变化后显示激活成功,他尝试问道:“那个,我需要一个导游精灵。”

长生革命固然是以长生为锚定物,但它的本质是“追求长生的过程”而非“长生这个结果”,它真正的目的在于人们为了追求长生而明心见性。

但,不种地了,耕地怎么保证?

我们可以看到小孩子是不喜欢穿鞋子的,特别喜欢赤脚在地上走。

“偶尔吧。”

“那个,麻烦帮我激活网络。”

在过去,资本将种子垄断,并提供配套的种植方案。

这十年来,从无到有,叶朴年是带着村子一步步走过来的,学校建立的时候,他经常一个人当好几门课的老师,最早没有医生的时候,是他自学医术,为留守老人们看病……

他们到村委会去报到,此时村委会正在做晚饭,许多老人已经端着碗筷来到大院,等待着食堂开饭了。

山水田园湖草,因地制宜的改良自然环境,便是最好的发展,相比于楼市,生态资源是更好的蓄水池,是可持续增长、改善的。

超过35%的高龄人口,哪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了,也不是将大比例财政全部投入养老的理由,那样还能做其他的事吗?

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