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我只想打卡下班
结果没走了。
热火朝天的排练厅,荆小强熟悉的味道。
其实就是个室内篮球场大小的礼堂,一边是墙面贴满镜子的排舞把杆,另一边还有黑板、乐器、音响器材堆放。
这个文工团的规模其实并不大,看上去也就几十个年轻的歌舞演员在分别练习。
但充满了军队里面特有的纪律性,军装和部队道具随处可见。
几个年纪稍大的乐手都穿着军装,正在用手风琴、电子琴、吉他、架子鼓之类围着一个年轻男子高歌。
反正荆小强走进去就有点皱眉。
他不是皱眉歌唱技巧,这跟天赋和培养有关,每个人际遇不同,没有谁高谁低。
而是歌唱《蓝天狂想曲》的方式。
现场所有人沉默了下,乐手们先提出:“我们放交响乐团送过来的样带吧,那个的确是要欢快些。”
全凭从小那点天赋和苦练,能不能成才都是看运气和机遇。
但是一曲唱罢,歌手和旁边观看的几人,还有乐手们一起问他有什么意见时。
更别提已经成立攻关组大会战,同吃同住同研究打磨了十来天的这帮文工团员。
还有无数天才一辈子都是普通人,可能都没开过嗓,跳过舞,完美错过自己的天赋点。
气息、节奏感、技巧各个环节差点,都会忙乱得不行。
听得荆小强都下意识的把手臂抱起来了。
所以普通义务教育体系就不太符合歌舞专业。
因为歌舞专业很吃年龄,几岁就得发掘,要苦练十年台下功,二十来岁已经接近退役。
排演厅瞬间寂静。
这也是百老汇的标准做法。
女兵给各位介绍这是《蓝天狂想曲》的作曲同志,来指导下歌曲演唱之后,他就随便找了把折叠椅坐在旁边,准备听两遍就撤。
看看这些几岁十来岁就想方设法进歌舞团、文工团打拼的人。
荆小强理亏,他就简明扼要:“我不知道你们听过这首曲子的英文原唱没有,是非常欢快俏皮的风格,并不适合这样好像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站在交响乐队前面演唱的风格,明白吗,风格,我们要体现的是年轻地勤小战士,憧憬蓝天,又谨记自己哪怕是维修工、装卸工,也是战机飞向蓝天不可或缺一部分的螺丝钉精神,我说了很多遍要轻松,你做不到这个基本要求,我还能说什么?”
所有人提到空军,提到蓝天战斗,都是飞行员。
荆小强依旧面带微笑,挺好挺好,然后就准备溜之大吉了。
打个不太合适的比方,文工团、歌舞团就类似职高。
所以荆小强的态度就更清晰了,嗯嗯嗯,就这样吧,挺好挺好的。
这就是野路子的问题,一直习惯于一种模式,就很难改了。
殊不知每个飞行员背后都有大量的维护、检修地勤战士付出支撑。
有一个还小声:“小陈就是觉得那个样带唱起来气息不畅,才让我们来伴奏的,下基层表演也没法用交响乐团啊。”
个个都是90分到一百多分的天才,一个角色哗啦啦的几百人争。
一个个在那偷偷咬耳朵。
还是荆小强评价潘云燕那个意思,顺着自己擅长的一个劲折腾,可能会精益求精,但绝大部分可能是从此钻了牛角尖,别的啥都不会。
但眼前这位嘛,体型跟荆小强差不多宽厚,开口就是接近美声的那种姿态,但是用通俗唱法,标准的大舞台赞歌范儿,军装上挂个看起来像将军的那种。
其实荆小强是无辜的。
那位大约二十四五的歌手也重新开唱,没区别。
然后从健身搏击行家看来,他可能是在控制自己不要打人。
哪怕在文工团,能达到这个地步的,早就晋升到国家级团队去了。
不过荆小强忍住了,尽量露出职业假笑。
殊不知,就这么一点点,没准儿就是很多人一辈子难以抵达的彼岸。
而是以普通地勤战士的角度,表达了对蓝天的渴望跟骄傲。
瞎几把唱呀!
这时候属于你跟他谈专业用嗓用气或者风格情绪,压根儿就不会。
先有剧本,再有角色,某个角色确立以后,全世界优秀的歌舞演员来报名面试。
因为那个二十几岁的小陈,咬咬牙把样带从头开始伴奏,自己跟着这种快了半拍的节奏唱起来,立刻有种踉跄摔跟斗的顾此失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