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小强哈哈笑:“好吧,那我挂电话了哦?”
所以厂里堆满了新鲜做好的面饼,靠数百人力包装封袋!
荆小强就要求那就把干燥后的面饼先密封打包送过来,所以每天除了约五万袋方便面出厂,就是上万片面饼,拿过来分发,同样也是开水泡一泡自己加调料就成。
就是等于整个区域平摊开增加一米六的水深,然后因为水往低处流,全都从山地、沟渠集中到了河流湖泊里!
大家甚至都上升到要是敢溜号不用心卖力,都会给荆小强、滚社、乃至大学生丢脸的地步。
各地更是需要物资借调,公路已经多处断掉,小艇穿梭更靠谱。
但临到这会儿才送抵的冲锋舟才让整个县里跟部队都惊喜。
部队越来越多,指战员们开始面色凝重的奔赴那些开始透水蔓延的河堤,到处都有军民洪水观测点在调整撤离。
往周边区县送物资也成了重要任务。
白莲婷气得挂电话:“爱听不听!”
主要是他闻不得泡面的味儿,上辈子出国前吃伤了,出国后又把汉堡包吃伤了。
哪怕接点雨水来烧开了泡面也比那玩意儿好吃多了。
专门从鲁东军需品厂买到的压缩饼干都没这种方便面饼受欢迎。
陈薇羽说好,叮嘱他注意安全。
荆小强还是乐:“老子天天泡雨水里,哪有闲心泡妞,你那边不是有些美妞儿模特嘛,带到hk去参加明星演唱会义演啊,伱也顺便去hk玩……”
每次十多个工人值守,再每天三班倒,换人不停机的开足马力居然可以做到每天出产二十万片八十克面饼!
因为时不时有人从上游被冲下来,随时都需要小艇队在水面巡逻。
再娇贵的家伙,也能硬撑着一起干。
荆小强这边乐滋滋的挂了电话出来一问,才知道这什么津门大麻,就是上游那边一个县的土特产,打着津门麻的名气蹭热度。
每天二十万块,直接用大塑料袋封装过来!
之前一直只进不出的物资终于开始往外搬运。
不过成叔说从那些外交人员在酒吧听见,已经有不少国家知晓了灾情,主动询问需不需要国际援助,据说这回算是破天荒的点头需要。
这几天简直就是每天两堂健身课,全体军民都啧啧称奇的看着大学生队伍每天争先恐后的挤在荆小强周围干力气活儿,大家都羡慕得不行。
冲锋舟这种使用环氧树脂玻璃钢制造的化工产品,居然主力生产在蜀都那边。
荆小强叫她呸三声:“触霉头!”
可恨恨的一看,27分过几秒,又心疼浪费了,但还是小声呸了三声。
这种国外赚钱,国内使劲的感受太顺畅了。
还有谁敢风言风语,怕是要被自己学校的同伴打死!
先身士卒,永远是我们军队最有力的榜样武器。
方便面果然是硬通货,无论哪方面都很需要这玩意儿。
包括那已经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也全都是荆小强自己买。
大不了钱让调料厂送几车酱油盐醋味精来。
算是当地传统生意,跟后来的切糕差不多。
军转民的时代,部队自己都穷疯了,啥都断档。
外面下着大雨,谁都愿意端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唏哩呼噜的刨完再喝汤,而不是那干得一咬都是满嘴粉末的饼干。
然后还不是她废话二十几分钟,主题是问荆小强抢险救灾天天在干嘛,广告公司又能帮着做点啥,但言下之意的重点都是在套话荆小强抢险救灾带的哪个小蜜,或者说有没有新泡上谁。
小白差点跳起八丈高:“你敢,这才一分十几秒,算两分钟浪费多了,说满呀!”
县里面卫生部门特别赞扬荆小强心思细腻,有位局里的大妈还一个劲儿打听小强没结婚要不要看看我们县的姑娘,这么有名又细心的好男儿,一定是个好丈夫。
周围没有这样物资储备的地区,受灾晚点反而更困难,有些灾民已经只能靠军队的帐篷住在堤坝上。
很多没吃过方便面的村民,还觉得这玩意儿味道好极了,要是我家后面的菜园子还在,丢几片菜叶进去那就简直完美!
县里面已经直接把这种很多没包装的面饼叫小强面。
现在是拿麻来换泡面。
也行。
荆小强就顺手拿了袋麻和一袋面饼,出中学上堤岸拍录像带去了。
真是得亏带了这两袋儿东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