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1885年国民经济报告
其后十数日
来自伦敦的最新消息陆续传来,临危受命的前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通过积极活动,终于搭建起紧急内阁的框架,这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最鲜明的例证就是内阁多项重要职位落别家,这其中就包含殖民地部大臣一职。
新任殖民地部大臣是来自英格兰岛北部格拉斯哥的小党派首领,这是一个叫做“英格兰北部联盟”的政治派别,立场偏保守,格拉斯哥与不远处的爱丁堡公爵领地相毗邻,代表新兴城市工人和资本家利益,是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地方性政党。
英国北部选区是自由党薄弱点,英格兰北部联盟可以弥补这一块短板,能够在随后不久的正式选举中赢得更多支持,这对党派利益至关重要。
李福寿没闲工夫分析这些七八糟的事儿,仔细看了一下秘书处辖下政情分析室的最新报告后,大笔一挥,采纳他们的建议;积极运作,争取最好结果。
这些具体事务肯定落在外交代表唐绍仪的身上,能够做到哪种地步就看他的外交技巧了。当然了,还有5万英镑级别的衣炮弹。
英国这种紧急拉郎配成立的临时内阁存在时间不会太长,一般来说3~8个月就会提前进行正式大选,不会超过一年,因而不值得费太大的精力去攻关,去游说,效费比太低。
若不是非洲远征军先遣队已经登陆莫桑比克, 急需要得到殖民地部默契的暗中支持, 李福寿5千英镑都不愿意销。
看看时间不早了,己临近中午时分。
李福寿站起身来大步走出去,上午轮值的亲卫队长傅彭连忙迎上前来问道;“老爷,您这是去哪个院子?”
“那也不去, 到前面随便走走。”
“知道了。”
傅彭带着几名亲卫在后面紧随, 还有今天上午轮值的秘书李思贤等人,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凌霄阁修筑在山头上, 李福寿顺着台阶拾级而下, 到路边两侧执勤的亲卫队员肃然行礼,他微微颌首表示回礼, 很快顺着道路脚步一转来到半山腰处。
这里新修筑起两排阔大的二层石楼, 每一层的层高都有6米,是传统的华夏飞檐结构,雕栏画栋, 气势非凡。
这里是秘书处政事房,可以供近三百人同时办公,秘书处下辖十几个机构全都集中于此,是整个红堡决策的中枢神经,万千丝线一手牵,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任, 其作用相当于迷你版内阁。
政府各重要部门在秘书处都有对应的衔接小组, 其管理范围远不止昆士兰一州之地,包含西澳洲, 南澳州,香格里拉,婆罗洲, 苏拉威西,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地区, 时刻跟踪施政措施, 评估效果, 反馈形成月报、季报和年报, 对官员能力及地方经济发展,部门管理评定优劣, 最终形成报告。
秘书处没有决策权,也不能干涉地方施政,但是有监督权和事后评定权,这对地方官员形成极大的制约, 是李福寿为了加强集权特意设定的制度, 运行效果良好。
权力必须得到制约, 仅仅靠一个审核审计处是不够的,必须从法律, 行政,机制, 监督审查和反贪腐各方面进行制约,这也是秘书处的职责之一。
如今的秘书处是一个超过千人的庞大机构,能够在红堡里办公的不超过300人,其他人大多在各地调研, 实地跟踪评估,巡视, 做一些琐碎日常事务性工作。
这些秘书处派出的调研小组、巡视小组只是带着眼睛看, 用心听, 但是不发表任何意见, 不做任何决策, 不干扰地方施政,只是作为审视者的角色存在。
李福寿的到来引起了政事房的骚动,范仲斋,田山等秘书处大佬从二楼的宽大办公室里快步走下来,一齐迎出了门外,用责怪的眼神看了一下随侍在后的李思贤,然后恭敬的问道;“元鼎大人亲至,我等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没什么,我就是随便走走看看,大家自己做事就好了。”
“谨遵老爷吩咐,仲斋不才,请为元鼎大人向导。”范仲斋当然不让的挤在李福寿的身边,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各个窗户口探出的脑袋。
转眼之间,这些脑袋瞬间消失了。
“嗯。”
李福寿淡淡的应了一声, 率先踏进了办公楼里。
此时的政事房里一切恢复了平静, 每一位秘书都在勤勉的做着自己手头的工作,在李福寿一行来到近前之后,立刻站起身来,双手自然下垂低头恭立,以备垂询。
一路走一路看,有时得驻足问上几句。
李福寿对秘书处部署工作井井有条感到很满意,范仲斋,田山都是非常好的臂助,看得出来调校手下很是得力,秘书处这个“人才培养大本营”名号不是盖的,确实很有东西。
“金水河流域开发计划对接小组对相关拓殖前期情况汇总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