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3章 帝国隐患  蜀山悬剑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长安的另一处大院,太仆卿安庆宗将洛阳土地飞涨之事,详细禀报给安禄山。

安庆绪听罢,沮丧道:“要不是爹爹把银矿都捐给朝廷了,这次土地盛宴,半个洛阳都是咱家的了。”

安禄山双目放出饿狼的光芒,一鞭子打过去,骂道:“没出息的狼崽子,将来整个洛阳都是咱家的!”说罢,把鞭子狠狠丢在地上,拂袖而去。

……

虽然洛阳最近八方来客,商贾云集,但不管市面上如何天翻地覆、如火如荼,徐太傅一行始终不紧不慢地收拾行李,做着最后的搬迁工作。

在这一段日子里,徐太傅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与白复。

这一日,徐太傅讲完大唐的财政制度,掩卷长叹:

“财政危机才是我大唐真正的危机!帝国财政上的隐患一直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累积,一旦失衡,天下大乱。而经我对朝廷近年财政收支的分析预测,这一天应不远矣。所以我才力劝世家名门,尽快迁往南方避祸。”

白复大奇,问道:“财政危机?难道不是‘杀破狼’大凶星象吗?”

徐太傅哈哈大笑,呷了一口茶,娓娓道来:

“从开元初年,陛下任命了一系列的贤相治国,姚崇、宋璟、苏颋、张嘉贞、张说、张九龄等人先后拜相,他们或为官清廉,或政宽刑息,或满腹文采……这些贤相辅佐圣上,共同开创了开元盛世!

但是,这些宰相也有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他们只会劝说陛下节省财政开支,却不会帮助朝廷增加财税收入。因为他们深知,增加税负,就意味着盘剥百姓。这是熟读孔孟之学的贤相们断不能为的。

而精减官僚机构,减少军事行动这类节省财政开支的行为,随着大唐的兴盛,陛下开疆拓土的雄心,节流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

所以,对朝廷财政来说,最重要的是开源!

天宝年间,每年平均的财政收入大约是:租钱二百余万缗,粟一千九百八十余万斛,绢七百四十万匹,绵一百八十余万屯,布一千零三十五余万端。这些钱粮远不够维持整个帝国的运转,更别说扬我国威、征伐四夷,虽远必诛了。

于是,另一批懂得弄钱敛财的“能臣干吏”,便进入了陛下的视野:

宰相裴耀卿、监察御史宇文融、水陆转运使韦坚、太府卿杨崇礼之子杨慎矜、户口色役使王鉷、宰相李林甫……

在我看来,除裴耀卿之外,其余每一位,都是让帝国财政饮鸩止渴、走向悬崖之臣。他们为了得到圣上的恩宠,不惜盘剥地方、压榨民间,更重要的是彻底破坏了朝廷正规的财政系统。

随着吐蕃在西部的崛起、北方边事的紧张,大唐的财政已经养不起边关的军队。

圣上不得不设立节度使,把边关的军权、财权、行政权授予同一个人,让其自己想办法养活军队,备战打仗。

1、注释:

关于洛阳土地盛宴之事,乃是为烘托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杜撰。

真实的史实可参考郭建龙先生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一书:

“唐代采用土地公有制:当一个人出生,就由政府分给他一块耕地;作为交换,一旦他成年,就必须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当他死亡时,政府把耕地收回,以便发给其他的新生人口。这种制度下,政府是全国最大地主,农民只是终生的租客,税收就是租金。

唐玄宗时期,中央财政更加紧张。随着北方的边事紧张,唐玄宗的财政已经养不起足够多的士兵,不得不委曲求全,建立了节度使这个职务。在此之前,中央政府总是把一个地方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分在不同的官员手中。但随着中央财政的崩坏,皇帝往往拿不出钱来养活边关的军队,于是,他把边关地区的军权、财权、行政权合并起来授予同一个人,让他自己想办法收税,再用这些税收养活军队打仗。

节度使的设置,破坏了正常的官僚制度,无法产生有效的制衡,使得节度使反而大权在握,有力量反抗中央,并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2、参考书目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郭建龙,鹭江出版社,2018年9月版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