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圣旨!武道人仙昭告天下!
晋安抵达武州府已是几天后的事了,边腾云驾雾边天打雷劈,一路斩获不小,有六万多阴德。
目前他的全部阴德是六万三千五百零二。
果然是大争之世,不止是人修行起来速度更快,就连尸鬼邪祟同样是更容易出现几百年道行,千年道行。
晋安在斩获的同时,不由面带几分忧色。
大争之世下,人命如草芥,这让他再次想到尸仙天官袁一半留在龙窟镇尸碑山的预言。
征德十三年才是阳极阴生,日月陨落,天地反转之时!
说到鬼气冲天,还得是昌县鬼蜮引人瞩目,还没进入武州府地界就能隐约看到昌县鬼蜮的冲天鬼气了,遮天蔽云,从天上瞭望,方圆几百里都忽视不了。
晋安上次离开武州府,还是在春节正月,当再次回到武州府故地已是八月尾。
这天在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七节气寒露,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雨季开始减少,逐渐转寒时节。
“小兄弟你娘家到了。”老道士唏嘘感慨说道。
他和晋安就是在昌县鬼蜮里相识的,所以他对昌县有着独特感情。
……
晋安抱拳祝贺对方职务升迁。
有白棺里的那位前辈。
队长朝手下摆手,示意放行,然后热情朝晋安打拱手喜悦道:“见过晋安道长、陈道长,我们又见面了,您这羊比去年见到又大了好几轮,牛都打不过它吧。”
接下来的七天,平静了大半年的死城昌县,再次传出夜夜笙歌,锣鼓喧天的闹鬼传闻,赶夜路书生、镖局被吓不轻,纷纷说昌县里的鬼王时隔半年又开始迎娶第十几任城主夫人了。
七天后的这天,天气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晋安没有选择腾云驾雾回五脏道观,而是带着故土乡情的心境,打量着沿途的一草一木,沿着官道来到武州府府城。
“义先生、钟前辈,神舟靠岸登陆江州府时,我让你们帮我代交给白棺前辈的书信,可是有答案了?”晋安迫不及待追问。
不久后,府尹大人、都尉将军齐齐出面,为手持圣旨的老太监在前头带路开道,马不停蹄的直奔五脏道观所在位置。
“想不到只在江州府传播的这些禁书,这么快就有部分流落到武州府这边,这几天我们都在努力清理市面上的禁书,防止夫人回来后知道这些事,这次是我们拜访来迟的真正原因。虽然这些小话本上的风流艳事都是假的,虚假虚构的,晋安道长这次南下并没有沾惹草,但是就怕假的传多了最终变成真的,谣言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啊这。”
“这一年来,多谢有你们任劳任怨的帮我打理五脏道观,这茶,敬你们,是你们理所得到的。谢谢,辛苦你们夫妇二人了。”
黄子年用力抹去眼泪,郑重说道:“我们夫妇二人这条命是晋安道长您救下来的,您对我们有再造之恩,这份大恩我们一直不敢忘记!五脏道观就是我们夫妇二人的家,晋安道长您放心,我们绝对不会辜负您,不会做出对不起您和五脏道观的事。”
有老道士、削剑。
这还是晋安头一次从高处观察昌县鬼蜮,发现冲天鬼气里竟隐隐藏匿着一丝圣人金气。
像自己这样的小人物,想不到能被晋安一眼认出,对方感动得有点语无伦次:“晋安道长,在城门上飞的孔雀鸟也是您的吗?”
队长挥手朝手下喊道:“那是晋安道长的鸟,一起放关进城。”
得到这个结果,晋安轻皱眉头。
随后的日子里,为了五脏道观繁荣昌盛的晋安,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枯燥敕封百年药材、开炉炼制丹药,废寝忘食,一步门都不出,灌注所有心神的为接下来的开门收弟子做准备。
……
义先生继续拧紧眉头:“我也只是随口一说。夫人才情双绝,料事如神,事事都走在天下大势前,哪里是我们能揣测的,或许这次去京城真是有别的其它原因。”
黄子年夫妇欣喜,马上吩咐那七名小孩去喊人。他们看中的逃难孤儿、小孩不少,可因为晋安不在,担心晋安不喜欢他们自作主张,一直不敢救济太多孤儿住进五脏道观。
这日,武州府连通阴邑江漕运的码头,航行来几艘插着龙旗的京城来官船,一名风尘仆仆老太监,带着一群威武法严的甲士下船。
只是可惜,这一夜他并未等来义先生和钟前辈,原本他有许多话要问两人的。上次他们安全脱离归墟神境,神舟安全靠港后,义先生和钟前辈便有事先离开了,义先生要带着钟老三回武州府报平安。
孔雀就孔雀还孔雀鸟,老道士再次偷笑乐不停。
“傻儿子,那是牛,都是七岁的小大人了,你怎么还牛羊不分。”
只是刚出府城,义先生和钟老三就算上愁眉苦脸表情,像是有什么烦心事。
那封书信里的内容很重要,事关他在龙窟圣湖里看到的少阳局秘密,他急需要从同为断天绝地四象局镇物的白棺里那位得到答案。
黄子年夫妇对视一眼,有热泪夺眶而出。
……
晋安不等黄子年夫妇二人说完,抬手打断,坐在石凳上亲自为二人倒茶,并指了指石凳示意二人坐下说话。
人最需要的就是认可与受人敬重。
山羊那体格实在是太扎眼了,晋安还没到五脏道观,就引发不小轰动,街坊邻居们都热情出来相迎。
美少妇头痛抚额:“只有牛才能长那么大,羊是长不了那么大的,你还小,还分辨不清牛与羊,看到长得羊里羊气的牛就容易误认为那是羊。实际上,那就是牛。”
义先生、钟前辈在五脏道观停留一晚,期间与晋安交流一些修行心得和命术风水心得后,在天亮黎明前离去。
黄子年夫妇领着几个俗家弟子穿着的少年郎,走到晋安身前,脸上表情有点坎坷的介绍道:“晋安道长,您远行的这半年里,我们夫妇二人见一些外地逃难孩子可怜,再加上道观几次扩建后人手不足,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