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价值又是一个数值。
拿着草稿,于凤清找到了邬青道。
新型的麻绳编织机以及其它相关机械,也给了不少乡镇小厂带来不少订单。
头一句就是:
白昊创造了一个节日,一个倭岛人非常喜欢,而且拥护的节日。
她虽然是商部出身,但二组却不是商部的组,是一个多位婆婆派人,组成的一个新小组。这个小组不对外,也没有任何外接任务。
一个猫节,为夏国创造了大量的创汇机会,预测今年一年,仅出口倭岛的猫相关产品,将会达到一百亿倭币总产业价值。
十二、十六、十七、十八总共四个组,虽然还是空的,但确实已经有了安排,只是眼下还不是时候,就暂时空着。
这次的调整不算大,主要是明确了九厂的十八个大组的初步规划。
“恩,一百亿倭币,听起来不少,八千多万美刀。但,你说的是产业价值,不是创汇数额。如果只有这么一点点,白昊才不会费心思去折腾呢。产业价值未来会越来越高,就眼下,這个产業价值在咱们夏国的部分,应该是十倍,就是千亿倭币,或是八亿美刀的级别。”
村里的人才不管这缠了麻绳,还要求很漂亮,很精细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他们只在乎,下个月能继续整不,能整就有钱挣。
木匠把架子整出来,农闲的妇女们就按图开始往上缠绳子。
喵节。
只说当下。
新组长叫于凤清,成为二组组长。
猫爬架最早是漂亮国人发明的。
由工轻组带动设计的猫服装、猫包等也开始进入倭岛。
漂亮国有工厂生产这个,很高级,用的是羊毛的线。
“加,加个零?”
请邬青道帮着看一眼。
邬青道简单的翻了翻,指着一处说道:“这里改一改。”
要知道,这可是八十年代的农村。
却在出口倭岛的业绩上,创造了一个非凡的数据。
选择困难。
对于任何一户来说,这相当于他们卖一千多枚鸡蛋的收入。
没错,创汇是一个数值。
猫,自己会选。
邬青道简单的给於凤清算了算。
之前一个月,给这个村带来了三千多块的收入。
这真的乡村经济的一条好路子。
原二组是郑建国的工业组,现改为外三组,专门负责种类机床的事务。
爱猫人士。
“一百亿倭币的产业价值,我认为可以达到。”
除此之外,猫抓板、用玉米皮编织的猫窝、制猫窝、塑料制猫窝等,也为各地在倭币创汇上作出了贡献。
某个村子。
包括却不限于赵铁锤、邬青道等人,也联系了许多基层的组员了解情况。
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件好事,而且是大好事。
白昊在倭岛推出的产品,卖疯了。
平均一天,销售量就高于百万只。
高山千寻放弃了。
因为,连他的儿子,他的孙女都买了,而且一买就是好几个。
管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