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夏清回头看了一眼,开口说道:“老潘,这船你参与了,说说怎么样?全新的设计,全部造好随便测试了几回,就交货了。”
大骆驼国也有心,让满世界的人看到他们的新船。
“那一项?”刘夏清动容了。
古话说,这已经是悬车之年。
潘锦绣回答:“这是九厂厂长的意思,一边使用一边调整一边升级,大骆驼国急的很,他们同意了这个方案。我们派了四十多名工程师随船,未来一年多时间他们都会在大骆驼国继续为这条船服务。”
大骆驼国船长就决定这么一绕,多绕的路就要多烧小几百万夏国币的油钱。
万吨是什么概念,时代已经变了,现在的万吨很难。
潘锦绣一言不发,他只是一个研究员,但他却了解面前这位的心情。
“如果……”刘夏清再一次开口了,然后摇了摇头:“我不会退休,我要再工作十年,我会等,等那孩子能送我笑着走。”
刘夏清沉默了。
夏国,此时最好的船,只有三千吨排水量。
大骆驼国表示,那我开的船是谁的。
那船有多难,就算白昊凑足了经费,技术积累需要有多少。
为啥。
远远的站着,看着码头上如蚂蚁一样排成长队的人、车,正在给这条船补给。
潘锦绣回答:“弹射!”
“对了,给那边的朋友打招呼。”
在东方大洲,有人说最强大的船是小倭子的旗风,最大航速三十节,经济速度二十节可以续航四千多海里。七万匹马力,六千吨排水量。
船长却下冷,最低航速。
“万吨!”刘夏清重复了一句。
五万五千匹的燃气轮机,两台。
可惜,夏国没有。
刘夏清笑问:“怎么,卸磨杀驴?”
能卖给我,证明夏国是有的,只是没开出来罢了。
这一次,沉默的更久。
刘夏清再问:“这船,在你心中如何?”
又一个日出。
“好船,小倭子买的是腐国劳斯的气轮机。这一条装的是白昊从毛熊国弄到的技术,原样复刻的,一台就是五万多匹马力,两台就是十一万匹马力。而且给咱们自己造的,是在原技术上,再次升级的,两台约是十二万匹马力。”
潘锦绣上前半步:“九厂特别动了一笔经费,然后去夏盾将拆废铁中取得了资料取了出来,正在招募人手准备深入研究,给出的时间表是三年。”
钱是小问题,开心最重要。
那条船出海了,直线往东。
对于当下夏国的造船业而言,两个十年或许有可能,一个十年不够。
换成普通的汽车,估计车跑报废,也烧不了这么多油。
他是坐那条船过来的,在这里下船之后他不会再上船,他要回去完成另外的两条船,然后带上行李去江南船厂那边的研究所报到。
继续等拍照。
三年前下水,去年似乎开始使用。
开心呗。
依船长的吩咐,许多船长站在甲板上与倭岛的船打个招呼。
有章节被封了。
暂时想不出修改的办法。
闹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