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人,稻叶、麦振国、刘爱民……
五工部收到,瞅了一眼,直接关闭。
“坐吧。各位也请坐。”
依农时来计算,岭南那边春季插秧已经快要开始了,今年准备大范围试种新品种。北方这边去年的冬小麦在春天也要检验效果。
巴郎音开口了:“这只是半年的。”
现在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笔小钱。
三工部收到,喵了两眼,感觉挺有趣,然后直接关掉。
两人说完,蔡海燕说道:“但不够,这是一个全面性的,还有、生、玉米。就我所发解,这一项上我们远不如他们,看来……”蔡海燕没说下去,眼盯巴郎音:“老巴郎,赶紧给钱,这打起来,种子就是命根子。”
益州、鲁州、江南、岭南……
“不是这个意思,几百万盒才多少,说不定几百个集装箱呢。”
然后……
巴郎音惊了一下。
一次发送。
此时的一百亿是什么概念,去年全夏国农业方面的税,所有的杂项全部加起来,七十三亿。
这些都是科学家,不仅由九厂给的研究经费,还有夏科的津贴。
今年有钱了,可用钱的地方更多了。
上面说的其实也不怎么详细,只有大概的意思。
九厂今年上交的钱中,有一百亿专项上交,用于农业科学研究、种子研究、化肥、农业用的一切辅助用品研究,以及发放。
蔡海燕站在巴郎音的电脑前,想翻一翻内容,手按在键盘上却停下了:“你的电脑我不能乱动,你打开给我看。”
巴郎音说:“这是他用工业出口补咱们的粮食生产,他要去渗透漂亮南大洲、阿非利加大洲,以及东方大洲东南部的农业,所以需要一个足够结实的后盾。咱们不说外行话,九厂就算出二亿,这一反一正,我这边至少还要再补出去小一百亿的。”
蔡海燕认真的读着每一个字。
白昊给每个婆婆都发了一份。
“十五亿,你拿去先用,什么时候见到预算,我们再开会研究,而且这事我也要去汇报的,或是我们一起汇报,你自己去说?”
许多地方的人在闲聊的时候,不约而同的猜测,极大可能,这事肯定与那位厂长有关,肯定是他干了什么,这才导致涨价的。
去年,大地说想把霸王龙整上二百辆,当时感觉挺多钱。
蔡海燕一脸的严肃:“巴郎音,你不是我们这行的,你没看出来,九厂准备开打了。”
农部的蔡海燕来了,不是她一个人来的,还叫了一大堆帮手。
说完,蔡海燕转过头:“老稻,老麦,孟都你们了解多少?”
这时,有客到。
“对,这一百亿只是半年的,我这里有报告书的附件,只有我这里有。”巴郎音摸着肋骨:“我就知道,你们会来割我的肉,这年是过不好了。”
但,巴郎音就不同了,这就是冲着自己的肋骨来的,现在是大年初一下午五点半,距离食堂……,去他喵的,今天食堂没饭。
巴郎音感觉肋把骨疼,有一种被人挖自己肋骨的感觉。
蔡海燕在找巴郎音要经费。
稻叶等人呢,过来原本说是讲解相关知识,现在看来是助阵的。
作为九厂下大本钱资助了几年的各位种子专家,他们此时内心也有一些小小的激动,要和孟都等世界级的公司一争高下了。
全夏国的种子、化肥等科学家拧在一起,我们不怕他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