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船坞?
好些人围了过来。
从订单106拖回来,设计院就已经开始努力的分解、分析、学习、改进。木吉十六下水,船体建造的工人师傅们就能很从转到新船的建造中来。
身材瘦小,在造大船的时候最苦,不是因为体力不足,而是要去那些非常狭小的空间、缝隙处去工作。
“等一下。”
“发多了?”伍招娣停下脚步。
从船上下来的工匠们围了过来,看着那堆成小山的票子,有人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
这不是钱的事。
所以,建。
而是夏国,真正开始建造百分百属于自己的新船。
说到伍招娣,也是好样的。
十万!!!
十万是什么概念。
至于奖金。
这时,码头有一角的灯突然亮了。
伍招娣不敢相信:“这,怕不是算错了吧。”
有人走过去,伸手将棚布扯开,堆成小山一样的夏国币。
都是船厂的老工匠了,船坞什么的一眼就能看完,重点是,船坞两侧堆满了东西。
在这里发钱的时候,已经翻查了记录。见到伍招娣过来,直接将一捆放在桌上:“两次甲级功劳,一次乙级的。还有十七次丙级重点任务突击以及危险环境操作。九厂发的,签字,这个要按手印的,十万。”
发钱的会计指了指旁边的桌:“那边还有。”
夏国,没有那位船厂的工匠师傅接触过木吉。
许多工艺都是现摸索的,现场实验的。
可以说,在场工资最高的一位,十年的工资。
排在最前面的,是一个身高不到一米五,瘦小的女电焊工,她急着领完工资,然后赶第一辆大巴车离开。
当正常的工资,只说工资一项,在场的最高的一位八级工,拿七百五。伍招娣是五级焊工,一年的工资不算奖金有多少。
凭什么,不能领一份丰厚的奖金。
工作人员也没接这话,走到一旁翻出一个相册来:“看看,这是江南船厂的新船坞,看看,然后拿钱回去休假。”
其中的苦,怕是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够明白,外人看到的,只是威武的木吉十六。
“没错,你不是最高的,这里最高的是十六万。这还不算受伤补助,全部加上超过二十……”这边没说完,伍招娣就问了:“是贾师傅?”
钱,不是问题。
去冰火岛前,她孩子才一岁半。
“对,贾师傅,恢复的很好,已经出院回家休养了。”
船还要再运点补给,然后接回下一批人。
“这,我不敢拿,太多,真的实在是太多了。”
更何况,又不是船厂发,也不是海兔发,是九厂来发。
谁有意见,白昊感觉自己还是可以顶得住。
大伙开始排队领钱了,除了船厂的工资、奖金、补助之外,九厂这边的奖金,最差也能领到差不多一年工资。
倒是有一个,领了不到六千块,相当于他十一个月的工资后,捂着脸、低着头顺着墙角跑了,没脸见人的感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