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2章 又是豆子
市场,还是有规律的。
其中最大的一个规律就是,预期。
需求预期决定着商品价格的指数,简单来解释就是,买方市场的规模决定着价格的走势。
买家没反应,价格怎么可能会高呢。
所有人盯紧了买方市场,其最重要的五个买方市场中的三个大户,分别是倭岛、夏国、南棒。他们是买豆子的主力,但奇怪的是,在这么低价格的时候,这三个主要的买家,竟然没有拿钱出来扫货。
这不合理。
而往后排,豆子的买家,法老国、骆驼湾各国、靴子国,似乎也没太大反应。
难道,都不吃豆子了。
白昊在夏盾开会。
蔡海燕,九厂食品组的组长,一位申请身体不适应工作而退休的五十三岁,自称老奶奶,还能手撒一只烧鸡,单挑一瓶八二年西凤,脚踩八厘米高根鞋箭步如飞的人。
一层层的环节太多。
潘鹰这边的人简单商量了几句,对蔡海燕说道:“这事,我们有些困难,怎么说呢,我们信不过足球王国那些人,他们和西方大洲那些人的嘴脸一样,就算签了契约都随时准备撕毁,完全不可信。”
有了这一套,蔡海燕相信,自己绝对有能力,在未来的两年时间内,控制倭岛的所有食用油,包括菜籽油、芝麻油、生油等等一切。
这经过运输、转仓、清洗、压榨、封装,成品再仓储、再分流、再到摆上货架。
蔡海燕回答:“白昊提出的,大豆外汇的理论。现在换一个角度,或是应该换一个词,叫豆子美刀才最合适。去把老巴郎借给咱的几位高手请过来,我感觉他们和我一样,没有吃透白昊那想法的深层意思。”
蔡海燕刚坐下,秘书过来:“蔡头,商贸组发来的新数据,去年厂里在倭岛控制的食品工厂,报表已经出来,一共四份,您看看。”
只讨论着借一些美刀,再多借一些夏国币,根本改变不了潘鹰现在的经济状态,以及对经济对美刀的过度依赖。
蔡海燕听完笑了,翻了翻,拿了什么标记都没有那份。
“我们,进一步更深层的合作,榨油的设备、机器,甚至是投资榨油厂、包装厂等等,这是一个长期的,至少要往未来二十年之后考虑的合作,而不是仅仅是,多种几亩豆子。”
白昊能控制倭岛的食品油价格,还保持着总利润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凭借的就是掌握着全产业链,以及一套高效而成本稳定的物流体系。
与她见面的,是潘鹰国两位很有身份,管理农业、商业的重要贵族。
经过认真的分析,讨论之后。
用小学数学来表示就是,白昊在倭岛的食品油生意中,每投入一百块,就能挣八十块。
“蔡头,什么不可能?”
“豆子在倭岛的利润,竟然高达百分之七十九,粮食的纯利润高达百分之八十五。这不科学,这完全违背了正常的……”蔡海燕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画三角的代表是给漂亮国华大街送的,画三角加圈的是给倭岛当地看的,什么都没画的是给厂里报的,画一个圈的是倭岛的厂子留档,以及给倭岛的银行看的。”
经蔡海燕这么一提。
“标一下。”
次日,虽然说休息两天不开会,但非讨论时间闲聊两句,自然是可以的。
这次与潘鹰的合作,高度再一次提高了许多。
还有,最重要的是,没有一滴油是在倭岛榨出来的。
种豆子的是九厂的下属农场,运豆子的是九厂的全球物流,压豆子的是九厂控股的厂子,小便利店什么的是白昊控制小小山组经营的店铺。
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足够的利润,过低利润没人愿意去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