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歌迷和乐评人士,连许多其他行业的人都跟着凑热闹。
排名前十以外的歌根本没有丝毫抵抗的余地,前五以外的倒是稍稍能坚持一会,但也很快一败涂地。
在大的范围之内,这个事情的热度并不算高,但是曹轩还是在参加京城台的一个综艺里正面回应了。
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够十全十美,你想要得到突出一些东西,难免也要牺牲一些东西。
某种意义上,他这属于拿自己的行业标准去标榜别人的标准。
这在原时空也很常见,有关《青瓷》和《东风破》谁是中国风的代表,几乎是周杰纶粉丝的日常撕逼话题。
然后对着排在上面歌曲的屁股,一路疯狂突进。
所以,而之所以在明白有明显错误的话,还在坚持如此创作,主要是为了对仗押韵以及塑造整体的歌词意境和那种朦胧美。
激动的曹轩歌迷摩拳擦掌,准备重点输出老冤家。
很多时候,我们创作歌词更多的是偏艺术性的,会更注重意象和意蕴,很多词的逻辑和情节是无法和现实统一的。
至于张天王嘛,老实说,现在黎、郭几乎不怎么直接参与歌坛竞争。
马卫都事后也做了回应,表示自己只是以收藏行业的观点来看,因为他们玩收藏的更关注瓷器真实性。
为了点播打榜,零钱甚至是饭钱都充了电话费,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轰炸电台和电视台点播号码,嗓子都喊哑了,呼吁亲朋好友帮曹轩打榜。
【she】其实单从成绩和名气来看,她们算是这批歌手最弱的,甚至因为专辑发售时正碰上911事件,差点凉了。
不知道是不是穷极无聊,突然内部就搞起了“内斗”,一部分人支持《青瓷》冲榜,一部分人支持《东风破》守擂。
曹轩大方的承认错误,并以艺术的角度去解释如此创作的原因。
同为国庆节,香江的谢风也发了专辑,主打歌《香水》登陆排行榜打榜。
喜欢《青瓷》这首歌的歌迷则认为,这首歌曲、律、音都是上乘,而词更是堪绝,才是中国风真正的巅峰之作。
最近两年的专辑,虽然一直没有达到当初《征服》的高度,但也一直成绩稳定,销量不俗,死死占据内地流行第一天后的位置。
辉煌的战绩,让曹轩的歌迷在歌迷群体里傲然独立,已经有点【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霸气。
有个叫马卫都的收藏家和民俗研究专家,就挑出了《青瓷》歌词中的常识性错误。
然而现在随着曹轩的名气愈发强盛,很多时候不需要刻意打榜,仅靠歌迷基数和庞大的路人缘,就可以拿到极佳的成绩。
两首歌直接杀疯了,一路血流成河。
这些人里面,羽泉是近两几年内地当红的歌手,已经算是歌坛一线,水木年华名气和影响力比羽泉稍差,但也不可小觑。
不单单是歌迷吵,一些乐评人也针对这两首歌有不同意见。
如果真的要较真,那么任何一部作品出来无数的槽点。
曹轩歌迷的一腔热血付诸流水,差点闪了老腰。
《青瓷》和《赤伶》一上榜,开局排名就分别占据十四和十七位。
毕竟大家是喜欢同一个歌手和同一种风格,许多人甚至两首歌都喜欢,只不过更喜欢其中之一。
“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和“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这两句里的汉隶和宋体落款根本不可能出现在青瓷上。
青瓷是没有天青色的,天青色偏绿,更多的出现在汝窑,如果强要比对的话,这首歌的歌名不应该是《青瓷》,而是汝窑。
娜英不必多说,虽然她一直被曹轩摩擦暴打,看着似乎很拉。
除了解释这些,曹轩还感谢了马卫都,觉得能把这些错误提出来也很好,以免误导大众,并呼吁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10月4日,《青瓷》斩落《流星雨》,位居次席,正式向榜首的《东风破》发起冲击。
坦白说。9月份的新歌质量非常不错,一度和之前的那些霸榜歌曲形成激烈竞争,打的有来有往,甚至在某一部分时间占据上风。
其他人也看到了这波蹭热度的好处,许多文化人士也纷纷入场,从各种角度分析研究《青瓷》等各种中国风歌曲。
据说还有中文系教授,直接把几首歌拿到大学课堂,分析典故和词句运用,还挑出了几首歌的部分语法错误。
就连中学老师也跟着凑热闹,打算拿《青瓷》《东风破》出卷子给学生考试。
中国风这个概念,越发的深入人心,甚至渐渐的从一种流行音乐潮流,慢慢向文化现象转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