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等看到张麻子,意识到结局,他挺直了腰板,恢复淡然,抽着烟卷,竭力要保持最后的体面,少有失态,也最终化为无奈和接受。
记者们更关注的还是票房,众多主创也纷纷继续预估。
很生动的一个细节,黄四郎第一次松口,只说了一百八十万,但并没有说一百八十万是什么。
而这场冲突,也正式拉开了两方的较量。
但他同时也赌输了。
所以大结局黄四郎和张麻子并没有直接交锋,而是以鹅城百姓隔空斗法。
某种程度上和黄四郎形成呼应,不管以后怎么着,先骂一顿张麻子。
《让子弹飞》因为剧情的缘故,还算有些存在感,《一步之遥》被舒大嘴死死压住,《邪不压正》可谓是女主,但也被许情几个动作抢光了风头。
可以说每一个镜头,每一场戏都没有废话,信息满满,而誓师大会,三大巨头的最后一场同出场,更是妙语连珠。
曹轩和她有过多场对手戏,是真没感受到她的演技有多么给力。
昨天沉吟了一下,根据原时空的票房基础,加上繁星院线引起的正面积极反馈以及自己的票房号召力,最终给了一个还算客观的估算。
至于周韵,与赵涛同理,甚至还不如前者,只是脸蛋和气质更好一些。
“……”
葛大爷比较保守,哪怕给面子,也给了一个3亿的预估。
黄四郎是干掉前几任县长的幕后黑手,他确实是“张麻子”。
《不见不散》《一地鸡毛》和《唐山大地震》,都拿出了出彩的表现,尤其后两部戏,绝对是影后级的表演,《唐山大地震》对女儿的惊天一跪,可跻身华语影视经典。
这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师爷,天平愈发倾斜,等黄家击毙了“麻匪”之后,师爷果断投降。
“呸,恶心,我都关着灯。”
老姜的结局设定的很有意思,黄四郎假扮替身,意图活命,在武举人手下战战兢兢,伏威作小。
之后各有铺垫,张麻子是张牧之,不是一般的土匪,而是革命志士。
黄四郎骂完,师爷也开骂。
曹轩个人觉得,这里面演技最好的其实是徐帆。
或者说,老姜的解释有问题,人民群众不知道自己的力量多么庞大,所以要制造先赢的假象,让他们以为自己赢了,才能发动群众。借助人和民群众的力量赢。
而于曹轩而言,黄四郎也迎来了落幕。
老姜能拍出《让子弹飞》,已经是非常具有思想的导演了,这在文艺圈简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上述这些有点鸡蛋挑骨头。
师爷至此也算是彻底得罪了黄四郎,断了后路,只能一条道跟着张麻子走道黑。
曹轩台词一向极佳,逻辑重音自然咬的很好。
张麻子在激起鹅城百姓的怒火和反抗情绪,而黄四郎带着阶级的傲慢,笃定百姓们不敢反。
黄四郎说惊喜,但没说什么是惊喜,杀人也算是惊喜,500块大洋也是惊喜。
他赌赢了。
“黄老爷,您才是我的恩人。”
毕竟他只是个导演,而不是真正的伟人和文志士,不能过于苛求。
而师爷的最后翻译,将一百八十万两后面加了两个字,“银子”,彻底敲死价码,没有任何的反悔空间。
师爷根据真实经历改编,说的悲愤交加,情绪激动。
《太阳照常升起》还算可圈可点,北洋三部曲一部比一部差。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不过这就没必要细聊了,冯裤子有本事也把人请来,醒不来就恰柠檬吧。
老姜这句话,有“本末倒置”之嫌,也多多少少带着点精英对普通群众的傲慢认知,总觉得老百姓愚昧。
这可以看出两者思想高度的差距。
《流量地球》后世能爆,就抓住了自强、牺牲、大同、务实等几个基调,打造了一个符合中国人思想的灾难科幻。
“自宣统皇帝退位以来,鹅城共来过51任县长,他们都是王八蛋、禽兽、畜生、寄生虫,而我们这位马邦德县长,他不是王八蛋,不是禽兽,不是畜生,也不是寄生虫……”
这段戏,曹轩个人觉得是《让子弹飞》拍的最有意境,也是立意最高的戏份。
场戏在后世的多个版本几乎都做了删减,在最初的版本,直接把路都扯下来了,然后给了个正面,极具视觉冲击力。
三大巨头的对手戏让人大呼过瘾的同时,也可以观众意识到,撕破脸后的暴风雨正式来临。
高能不断,笑声不断,尤其是八岁那段笑声最大。
在姐的地方堵住老二老三,双方对峙,敲打威胁,曹轩脸上微笑,眼神阴冷凶狠,可谓上演了皮笑肉不笑的典范。
贾樟柯用她,要么真如他所说赵涛是他心里最出色的女演员,满心满眼里只有老婆,要么就是纯粹的为了省钱。
张麻子的灼灼逼人,师爷被迫站队,黄四郎强忍怒火的忍耐。
陈红多是客串,戏份极少,值得一说的是赵涛和周韵。
什么恩,不杀之恩视为大恩!
不过也没办法,人家老姜愿意捧老婆,谁也不能拦着。
张麻子以麻匪的名义发钱,黄四郎就以麻匪的名义抢钱。
曹轩着重提及了表演:“这次演的真的很过瘾,与姜导和葛老师两个前辈的过招,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进一步感受到表演的魅力。”
但在真正的那些先辈们眼里,还有另一个解释,不是“谁赢他们帮谁”,而是“他们帮谁,谁赢”。
可以是铜钱,可以是破布,甚至是一百八十万粒麦麸,这仍然是一个文字陷阱,随时可以反悔。
两大家族的人送来赎金,张麻子不要,他要的是黄四郎的钱和命,所以把钱全部发给穷人,另外也让团队收心。
胡戈中规中矩,也同葛大爷一样说了3亿。
张麻子找来他的替身,斩除了百姓们心中的恐惧,他这个鹅城的天……塌了。
因为原定的演员出了差错,临时顶了上去,不会拍戏,而且对这种戏份有点抵触,所以拍摄时其他人都戴着面罩,最大程度消除演员的紧张和羞涩。
不过这里值得说一句,张麻子那句“谁赢他们帮谁”,被无数人奉为至理名言。
“张麻子。”
这段戏曹轩的压迫性很强,眼神轻轻斜着,嘴上抽烟,一脸掌握大局的姿态
之前黄四郎是他的恩人,现在他是张麻子的翻译。
一声枪响,换了衣服,梳了头发的曹轩站在高楼之上,甩出帽子,仰天大笑朝后走去,回头间,高楼爆炸,尸骨无存。
不过之后的剧情就没什么笑的了,真麻子和假麻子恶战,师爷炸死。
这里面的很多细节,第一次观看的观众未必能直接揣摩出来,但是这场戏谁赢谁吃亏还是显而易见的。
一时惊起千层浪,哪怕老姜都忍不住侧目,没想到曹轩对《让子弹飞》信心这么强。
只有台下的冯裤子黑了脸,《唐山大地震》7.1亿,曹轩给《让子弹飞》估6~8亿,在他看来针对性不是一般的强。
很多记者也有同感,于是很多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媒体放上了标题。
《当面宣战冯小钢,曹轩剑指年度华语电影冠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