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校长,咱撤吧
军马都受过训练,平时行动的时候都不会发出声响。
一个骑兵连战士,悄悄地拉出马,飞驰而去。
想要找到大部队很简单,找到了大部队,见到陈潇报信也很简单。
“出来了一个中队,呵!可真舍得!”丁伟笑着说。
孔捷也琢磨了一下说:“我新二团在平遥县城前几个月也有情报人员,那时平遥县城不过只有一个大队日军,以及一个普通团的伪军,一共就有两千多号人。
可现在这是什么操作?外面动静这么大,就派一个中队出来探路,这日军对自己也太有信心了吧!”
前几个月还有情报人员,现在没了,不是撤出了,就是牺牲了。
但情报人员一般没有暴露的话,不会撤出。
暴露的话,也只有少部分人能成功撤出。
所以,新二团的情报人员结局不言而喻。
赵刚说完,又对那些县大队,区小队以及民兵连的干部们介绍道:
可如果,日军真的没有多少人了,他们也不会一个中队,一个中队的往外派,还不如全部抓在手里,等天亮再说!
平遥县城离白庄据点只有10公里,敌人的装甲列车,可以从平遥车站,一直往南顺着铁路一直打到白庄据点。
天快亮了,来到这里的三个团大部队,一到达就开始每个团分出一个营拆铁轨。
还不担心他开快了跑了,也不用担心平遥县城的装甲列车。
赵刚笑着解释,让几位干部瞬间激动起来。
于是叫张大彪去接一下,要不然黑灯瞎火的,贸贸然摸过来,还有可能引起枪支走火。
什么样的人才能去里面学习,是要咱们八路军里面最优秀的战士,才能进去学习如何更好更高效的打鬼子。
几位县大队区小队民兵的领导干部有点蒙圈,但可以确认是好事儿。
第三,各团做好进攻准备,物资一到手,我就会集中所有炮火,进攻平遥县城!
怎么也不可能没人,所以他摇摇头,否决了自己的想法。
“这位就是此次战斗的指挥官,陈潇陈校长。
他刚才,居然从三个人的议论中,看到了李云龙的想法得分居然最高。
这时,赵刚领着八个人走进来,这几个人穿的都是老百姓的衣服,就头上戴着一顶军帽,身上扎着武装带,一支或两支驳壳枪插在上面,异常醒目。
然而摸进去后,小心翼翼的查探了一番,才终于知道了,为什么鬼子只派了一个中队的人出城。
直到一颗冲锋枪弹头掀开了他的头盖骨,他才遗憾地死去,临时都没能拉一个垫背的,他死不瞑目啊!
前方作战小组跟敌军派出来的一个中队交上了火,就表明现在已经到了目的地。
晋西北侦察兵农科学校?
没听说过!
这一个中队中队长临死的时候,还在等候对方吹冲锋号,他想在临死前拉一个垫背的。
至于什么蹊跷?
还不知道!
队伍上武器装备的怎么样?”
也就是说,系统在提示他,日军派出一个中队又一个中队,那里面有蹊跷。
把换下来的老枪,有多的都拿出来,支援我们的地方武装。
当然,整个晋西北,晋西南,唯一阔绰的队伍,也只能是陈潇学校里面的学生兵。
“行了,别废话了!去命令各部快速推进,跟上学校的作战小组。
有时候一个民兵队伍五六十个人,十来条枪的都有。
“是!我这就去安排!”
其他人想去,根本就没机会!”
“按着鬼子的德行,天老大,他们老二,听到炮声不出来,只出了一个中队,会不会是城里没人了?
只有城里没有人,他们还会只出动一个中队,然后出动到第二个中队的时候,第二个中队出于胆怯,转了一圈又回去了。
据他所知,现在的县大队,区小队地方民兵队伍,枪支装备率相当低。
你们的任务,有三个。
没错!
平遥县城了解的太少了,这几个月,魏和尚带领的学校直属特种部队,摸清的都是野外的炮楼,还有碉堡等情况。
丁伟第一个站出来,然后是孔捷,最后才是老抠李云龙。
陈潇听到了他们的议论,不置可否,而是走向一旁的张大彪:“你去城墙角落方向,接一下从城里出来的魏大勇,把他带到这里。”
以前都是日军仗着武器好以及炮多欺负所有人,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哪个没被他们欺负过?
就一个原则,大炮轰步兵冲,步兵冲不上大炮再轰。
三个人研究了一会儿,把目光投向一直看着地图,没说话的人。
“谢谢首长关心,我们一定用心打鬼子。”
所以还是摸不清县城里面有多少敌军,他们能派出人,那当然是最好的。
如果今天能从他嘴里抠食,而且没有半句怪话,就知道他虽然抠,但还是识大体的。
特别是看到要接收的枪支居然高达七八百条步枪时,你管这叫老旧?膛线还有!
结果几位干部差点为了这几百条枪谁分多一点,谁分少一点打起来。
学习一下,如何进行小规模的抗日斗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