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副小队长准备退回道路上,他发现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贸贸然攻进密林不是一个理智的人所该下的决定。
当压上后,他们才发现,刚才的掷弹筒攻击,攻击了个寂寞,伏击的人已经消失在密林中,仅留了一点痕迹。
他着急了。
但没有必要一定将对方一网打尽。
龙文章点点头没说话,眼睛看着下方,正在行走过的日军,已经过了第五组了,一组五个人。
因为,在密林里,有效视距可能还不到100m,甚至只有三四十米。
日军小队长身亡,副小队长顺延拿到小队的指挥权,在一轮掷弹筒的攻击后,他指挥着两个小队,从正面迅速压上三面合围。
布伦轻机枪,主要是压制,以及近距离杀伤,这是我们刚才挑选连射火力,只拿了十条步枪的后果。
正当他命令后队改前队,相继掩护撤退时,两声枪响,搜索在最前面的一个日军士兵倒下。
进攻东南亚的日军,都是从华南,华北调集的老兵作为先锋,对于龙文章喊的话,他们依稀有人听得懂。
所以,在他们合围之前,所有的掷弹筒,将伏击阵地往后延300m的区域犁了个遍。
在这样的距离下,就算枪法再好,看不见也没有用。
你可以先干掉前面一两个小组,然后迅速转移,避开对方的反应攻击及炮火报复。
柳玉娥,带你的小组,一起去前面建立阻击阵地,加上你们的九支冲锋枪和一条步枪,火力上对上日本人不吃亏。
当然,没有战果。
特别是她说这是那位老师对她的评价,那就相当可信了。
如果敌方的军官还在,未必就能上钩,毕竟日本人现在的文字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汉字,逢林莫入这句话他们那一定会有。
我们现在人少,任何人员上的损失对我们来说都是极大的伤害,打鬼子要打,但自身的安危还是要考虑的。
曾经有过一个英军营,好像是印裔的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围成一个包围圈,等敌人进去之后,马上枪林弹雨泼了出去。
反正只要撑住十来分钟,对方集中兵力进攻的时候,你们在两边以及后面及时进行包抄的话,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那这样,十个人的阻击阵地太过单薄,不如再加十个人,凑够20个。
所以,很多事情要计较一下。
“明白!”
(是有这么一件事,一战时候的,英国人的印度殖民地士兵,但具体记载在哪,我忘了)
还好,火力不算很猛,不会把对方给吓到,但又让对方不敢太分散。
果然,当鬼子的第六小组过来时,不再是五个人,而是八人。
“阿译,你是少校营长,你给个意见!”
他思考了一下龙文章的建议,琢磨了一下可行度说:“原则上我同意这个提议,不过,为了保证阻击不出意外,这十个人我带队吧!”
你们的阻击阵地如果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可能受不了日军掷弹筒的几发炮弹攻击。
转移去哪呢?
转移到林子里。
“不是,我呢?”
不过就像他肩膀上扛着的领章一样,一起要扛的是他的职责,还有对陈潇所教授知识的信任,以及担当。
正因如此,我们现在对上日本人的掷弹筒没有什么优势。
别说200m,就算400m都找不到人了。
但是,在中远距离你们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你们的阻击阵地,在短时间内无法构筑防炮洞和战壕,那阻击就无从说起。
在远程炮火的方面,我们没有,而日本人有掷弹筒,掷弹筒可以掌控100~500甚至600,700米的杀伤距离。
剩下三个拿步枪的,八个人就算是行军,而且是跟在前锋小队的中间,也没有让他们放松警惕,每个人一边快速行走,一边警戒周边的草木树林。
你们初次与成建制的敌人进行战斗,应该未虑胜先虑败,就说埋伏阻击失败了怎么办?
所以你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双方的优劣势。
鬼子的反应之快超乎常人想象。
布置埋伏阵地,需要看地形,以及敌人的数量。
伏击日本人,这个想法是没错的。
侯思远,你作为女学生中鸟声通讯这个技能已经掌握得很纯熟的人,暂时跟在龙文章身边,传递消息!”
在林子里面,迫击炮没有什么用,所以我们才没有浪费人力去搬动迫击炮,而是把它藏起来了。
孟凡了点头:“我去吧!
“八嘎!我不信,你区区几人,能逃得过大日本皇军四十几人的搜索!
所有人,呈搜索战斗队形,搜索前进!”
第六个小组人数肯定比其他小组的人数要多,那么待会儿我们来分配一下目标。
“副小队长阁下,小队长已然玉碎!”一个分队长上前查看地上的尸体,然后说。
“你们想法很好,跟鬼子作战的勇气也有,火力分配也没有什么问题。
而剩下的人,马上向山上密林里转移,他们要在林子里面,布置一个口袋。
所以,埋伏的时候,需要将射界避开另一边的战友,并且还能形成交叉火力。
枪声响起的地方马上被歪把子发射出来的弹药覆盖,连碗口大的小树都打断了一根,然而没有看到人。
不过这个倒是不难。
“是,长官!”
日军的老兵偶尔有在400米用步枪击杀敌人的记录,两三百米也颇为精准;日军老兵使用掷弹筒的精准度,更是没话说。
小心点!”
龙文章愕然发现,这个任务居然跟自己没关系了。
所以,不要跟日军拼中远距离的杀伤。
甚至那个拿着掷弹筒的,一只手拎着掷弹筒,另一只手拎着一枚专用榴弹,随时准备将掷弹筒放在地上进行击发。
日军的副小队长暴跳如雷,马上大声的下令,声音传出好远。
但是,在他暴跳如雷的声音下,他却挥动了自己的手,作出另一种意思的手势。
本来听了他的命令,正准备搜索前行的日军,瞬间分散开来,互相利用密林中高大粗壮的树木交替掩护,迅速的向山下撤去。
日军的动作很快,不愧是老兵,纵然是警惕的交替掩护后撤,依然在最短时间内,撤回到了路上,并且退上到另一边的山林,在密林中构筑防御阵地。
(今天出门办事儿去了,今天先更4000字,明天尽量补上,明天尽量完成12000字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