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吉野挺身队
此地属于后方,距离交战区域还有十几公里,此次远距离穿插的人员,必须要坐上汽车,飞快的赶到距离与英军交战的地方不远处才下车,开始跨越式穿插。
王二在跑,他所补充进的部队,就是邓宝分校长所在的部队。
他听到了邓宝分校长的讲话,也了解了,如果他们的任务完不成,堵不住英国人,自己刚分到的田地,每个人口十亩良田都会重新被英国人或者日本人给抢了去。
他们即将收割的稻子,孩子的学校,大哥和未来嫂子他们一家,终究会落入当初在老家那个灾难地狱般的场景。
有人说,如果一直生活在黑暗里,没有见过光明,没有见过绚烂的世界,也许他不会向往光明。
但是如果他在地狱上到了天堂,看到了美好,并且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是否还想回到那地狱中去?
答案当然是不可能,没有人在享受美好之后还想回到苦难中去,王二不敢保证,自己的婆娘,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重新回到了灾难一般的环境里是否还能生存?
就当是为了家人吧!
或许……他脑海中想过,那位校长,原来校长他老人家并不老,但是他说的话很有力量。
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为的就是老百姓能够幸福安康,如果脱离了这个基础,那么我们什么都不是。
目前为止,校长的所作所为以及王二所能享受的种种,都证明了校长说的话,他做到了。
“像我们这种苦难中活着过来的人,难道就不配生活的美好吗?”
是的,还有弹药。
没有人想过,这些难民出身的人,他们在调养了几个月之后,身体居然能迸发出这么大的力量。
虽然平时可以叫他王八盖子滴,但是现在在作战,所以必须郑重其事的叫他指挥官。
孟养以南的村落,有的全部迁移,有的已经安排好了躲藏的地方,给日军来一次坚壁清野,因为他们快到了。
民兵以及预备民兵,都已经发放了武器,所有已经缴获了的英军武器,以及以前换下来的日军武器,还有与英军交战的前线正在陆陆续续缴获的轻武器,都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下去。
但是,毕竟底子太弱了,就算他们此前是吃苦耐劳的老百姓,但是当了这么久的难民,身体亏空了之后,才经过几个月的调养和训练,有不少人经不起这么长途跋涉的奔跑。
跑起来啊!”
是的,日军已经到了。
或者打大刀,滇边州城里的工厂,也在紧锣密鼓地生产着现在急需的武器,还有弹药。
我方作战部队正在向前追击,但英印部队跑的太快了!”
王二不知道自己跑了多久,他只知道,一开始因为减少了很多装备也就减轻了很大份量负重,一开始跑的还是很轻松。
一切都为了减轻重量,在这种长途跋涉的过程中,多一斤少一斤,差别很大。
在后方的指挥所。
所以不要耽误时间,我们越早夺下山口,就能找一份构筑防御阵地,就能多抵御一阵敌人的进攻,为我军对英印军的全歼打下基础。”
开始难受了,旁边的排长,连长以及班长,一边跑一边照顾部队:“快,注意呼吸,注意跟上,注意不要掉队!”
他们一路以来没有阻碍,有的只有空荡荡的原野。
在别的地方,通过梅机关,想要得到情报,实在太简单。
训练优秀的人拿枪,稍差一点的,就算是找根木棍绑上刺刀,也能当武器,没有刺刀就打大枪头。
没有人说话,在这个时候说一句话都会泄掉自己的力气。
在他们阵地不远处,10公里不到的地方,英印部队的溃逃军前锋,已经到达了这里。
但是他们注定,来到这里碰到的是一度关上的大门关上了,他们从这里回到列多的希望。
他们又爬了起来,继续踉踉跄跄的跑,哪怕有人跑了几步就摔下去,彻底没了气息,但是只要能跑的人都还在跑。
飞行很累的,飞行员飞的架次过多就会疲惫,疲惫了反应就不会灵敏,反应不灵敏,损失就会更重。
因为只有家庭条件好,才能够拥有高学历,也只有家庭条件好,才能保证营养摄入的充分。
否则如果真的去开荒,能不能走到,能不能在英军之前走到边境山口,都是个问题。
而且还是扛着装备的奔跑,已经有人倒下了,你敢相信有人跑着跑着摔在地上就这样死了的吗?
有,王二就见到了,他看到了那个也是民兵出身的,跟他们一样在两个多月前编入正规部队进行训练,他们还一起聊过天吹过牛。
甚至在三个月,4个月或者5个月,半年以前,他们也只是难民而已。
除非跟英军作战吃亏了,而且吃的亏还不小,然后才会大胆的将所有的兵力全部收缩回去,孤注一掷,对抗英军。
很多原住民手里有弓箭有火铳,有长刀,这些都是武装力量。
这么好的校长,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滇边州,怎么就那么多人想着来毁掉我们的生活?
当时王二没有回答,在操场上听讲的任何一个士兵都没有回答这句话,但是经过指导员讲解之后,才知道这句话的意义。。
现在只能出动挺身队了。
因为,在这个西南医学院义勇军保卫团的范围内,此前几个月里,他们日军的情报人员,只要进去就再没有消息了。
我们没有240多里,我们的全程只有90公里,有10多公里还是坐车的,也就是需要我们跑的也不过是70多公里,140多里。
很多人现在身上只带着一杆枪,以及几十一百发子弹,还有两天的粮食,就这些了,甚至连手榴弹也只带了一两颗。
老兵从背上放下重装备以及工具,整个大部队,拖着疲惫的身躯,紧急的进入构筑防线的工作当中去。
“快,快跑!只要跑到边境山口,就是胜利!
校长说过,一九三五年曾经有一支强大军队一个昼夜时间跑了240多里,飞夺了一座铁索桥。
路线没问题,他们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跑,不停的跑。
只不过被陈潇给摘了桃子。
很明显,现在的天空中不再是英军的天下,西南医学院的航空营已经与他们交锋过很多次了。
新加入的士兵几乎什么重火力都不带,重武器都是老兵在背,老兵在扛,新补充进来的人员,都是轻装上阵。
但这一切只是猜测。
但是英军配发给东南亚战区的飞行员储备量没有那么大,本来在欧洲飞行员就紧缺,他们只能是一个人飞很多个架次。
结果大炮还在,炮兵没了。
迎接他们的,将会是全军覆没。
这些军械修理厂,就可以生产弹药,无数妇女加入了这些工厂,因为整个滇边州,妇女占多数,她们现在是重要的劳动力,女人能顶半边天,她们现在的生产力可不弱,在目前的生产资料下,她们能供应上整个作战的消耗。
不停的回去,然后出击,一个人一天甚至有的已经飞了很多架次。
只有他们紧握住手中钢枪,才能守护他们现在所拥有的美好,还要把这个美好持续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在滇边州全民动员令下,几百万的老百姓,只要能动的,都在参加训练。
“指挥官,侦察兵回来报告,有1000多号人守着山口,我们要抢过山口就要向这1000多号人发起进攻。
一路上还看到更多的人,有的掉到山沟沟里面摔死了,有的因为开路,被毒蛇咬死了。
现在王二想说,指导员说的对,校长说的对,没有人能决定他们配不配生活的美好,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决定的。
“王八盖子滴,有1000多号人喏,不过,我们现在是他的10倍,怕什么!
不歇了,冲上去,早一分钟把阵地抢过来,早一分钟就可以布置防御阵地。
吉野挺身队,全是由高学历老兵组成,几乎都是百战老兵,并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个挺身队,多人擅长华南华北各地的方言。
而且英国人不是笨蛋,这可是他们穿过这个山脉回到印度的唯一关口,早就在这里部署好了军队看守,虽然不多。
所有的连排班长,都在途中给疲惫的部队加油打气,他们也累,但是他们更明白肩膀上扛着的不只是重装备,还有责任。
也幸好,早在英国人开始修路的时候,陈潇已经知道了英国人的打算,也早就对这一条路周边的环境,进行勘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