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1章 皇帝为何不发飙【第二更】  天下第一逆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01章 皇帝为何不发飙【第二更】

没有稿子了,一滴都不剩了~

还有一章晚点写好就发~

求推荐票~求月票~求打赏~

……

不提朱瞻基,是如何将年轻的衍圣公改造成新时代优秀青年的事情。

且说殿内,被宗室团团围住的汉王爷和赵王爷两位。

太子的话很少,宗室们一开始上前,交谈了两句,双方点到为止,便一个人坐在位子上等着皇帝的到来。

而朱高煦和朱高燧,则是言语不断。

几名封地食邑,离应天较近的宗室亲王、群王们,手里捏着酒杯,一脸殷勤。

“今日宫中重阳宴,有如此盛况,都是汉王的功劳啊!”

“是极是极!若是高煦,我等也没有这次觐见陛下的机会了。”

“这大明啊,谁都觉着咱们这帮宗室富贵,可又有谁知道,我等之不易,还是汉王明白,多次上奏要为我等请恩赐。”

有人在一旁开始连连摇头:“本王也有听说,是要从应天到北平,皆用那新式水泥路替换。”

“……”

“哈哈哈……”

尽管皇帝没有发火,胡广还是压下了心中的疑惑,带着朝臣们,与宗室、长寿老人们齐齐的向着皇帝陛下行礼。

乐声,将殿内的嘈杂给压了下来。

到了皇帝面前,山东监察御史便立即跪拜下来。

工部尚书宋礼,伸手将首辅面前的最后一块桂糕拿走,塞进嘴里。

宗室愿意不要今年的赏赐,也要拿来给他办重阳宴。

他到了都察院都御史刘观身后,俯身低头,小声私语。

都御史刘观无奈的摇摇头:“若是知道还好,可眼前就是什么都不知道,才是最急人的……”

对于这一次的重阳宴。

朝廷里的大小官员,他身为首辅大抵都是清楚的。

少顷。

皇帝一一笑纳,不时开口夸赞。

这时候,朱高煦才开口:“说到底,还是陛下信赖宗室,陛下与太祖高皇帝一样,都是挂念着宗室里的自家人。若无陛下,这重阳宴如何能办好?”

这大概是政治正确的话。

“可是没有弹劾?”

他未曾开口,旁边老三朱高燧,则是已经开口:“在场的,都是自家叔伯兄弟,一家人自然是不说两家话。若是不想着自家人,难道还取替草原上的那些余孽,想着怎么让他们过得更好些?”

臣弹劾汉王、赵王,身为宗室,不知节俭,肆意挥霍国库钱粮,望陛下严惩!”

因为这表明着,天下太平。

以内阁首辅胡广为核心,杨荣、金幼孜、杨士奇两位阁臣,连同几名尚书、都御史等,聚在一起,小声的讨论着事情,目光不时的看向聚成团的宗室们。

随后,是宗室向皇帝敬酒。

反问的,是金幼孜。

“如此甚好!”

新式水泥路的建造,近乎已成定局。

于是,君民同欢。

重阳尊老。

山东有监察御史十人。

总不能,像前隋一般。

既然选在今天弹劾宗室的两位亲王!

在场的人,纷纷在心中怒骂。

内府没有钱,老二却还满是孝心,到处找银子。

不来的人也是皇帝。

古往今来,长寿者都被统治者所喜爱。

深吸了一口气,朱棣目光幽幽的盯着仍跪在地上的单兴言。

就冲着这,朱棣也不准备在这件事情上,惩处老二。

此时,已经是到了宗室们,向皇帝陛下进献礼物的时候了。

有人在哼哼着,撇撇嘴:“所以当初,我等说的没有错。那位当真是甘心安居一隅的?朝廷里,好些官员可都是对这件事,持支持态度的。这说明什么?”

每一个礼物,虽然都压制着价值,但却样样精致新奇。

恰是此时。

天下没了。

“是的是的!”

重阳宴是皇帝要办的。

还是太子党!

朱高煦轻咳了一声:“原本,我是想着,如今年景越发的好了,朝廷虽然也要用钱。但两百万两,终归是能拿出几十万两,贴补一下宗室,也好找补找补让日子过好些。倒是没有想到,那些银子尽数都要拿去做这事……”

宋礼笑了笑,很是轻松:“方略快要出来了,按照先前的推断。重头是在人力、原料上,但有南疆那边的支援,便少了一半的压力。而水泥是用石材烧制的,同样几无成本。”

到最后,胡广带着满头雾水,带着朝臣也向皇帝敬了一杯酒。

然而,只见山东监察御史单兴言,再次俯首开口:“陛下有所不知,那五万两虽是将朝廷预备赏赐宗室的钱粮划拨用于重阳宴。然,汉王与赵王,却是私下与宗室安抚,将从王府之中,另拿钱粮找补于宗室!”

朱高煦笑了笑,淡淡道:“诸位叔伯兄弟,终究还是一家人。有人不仁不义,大伙可不能无情。真要是到时候出了事,终究还是要帮衬着一下,咱们自家人的脸面,还是要护住的。”

胡广满意点头。

蠢货!

单兴言稍稍抬头,看到皇帝黑压压一片的脸色,赶忙再次低下头:“臣闻听,此次重阳宴,非是内府出钱,而是汉王与赵王商议,去户部讨要五万两所得而操办。汉王尚为监国之时,借口重阳宴,耗费国库钱粮。今日宫中之重阳宴,亦不过数百人,岂有耗费五万两之多。

方才,最先说话的是杨士奇。

朱棣甚至很满意老二办的差事。

“臣单兴言,洪武年间进士。”山东监察御史单兴言回道。

首辅胡广,一时间只觉得头疼不已,不由伸手扶额,闭目沉思。

少顷,都御史刘观目光一凝。

这样干,岂不是故意撩拨皇帝的火气嘛!

愚蠢!

没让人等多久。

皇帝要来了。

胡广等人微微一愣,不由的对视交换了一下眼神。

皇帝依旧没有了!

按照流程来说,皇帝和城中高寿老人们交谈完之后,该是一同出场的。

偏殿之内。

“还是说,陛下对弹劾之事不在意?”

重阳宴,也如期举办。

……

“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棣与老人们拉着家常,所谈的无非是家里有多少人,儿女如何,子孙如何,又生活的怎么样,对朝廷有没有什么希望和期盼。

等到御史也退下后。

殿内,朝臣位置上。

大明不是前隋,是要千秋万代的。

胡广当即回头,看向都察院都御史刘观。

皇帝的脸当即就阴沉了下来,挥挥手,要人将长寿老人们带到正殿之中。

身为内阁首辅,胡广有责任,维护大明的长治久安。

朝廷要推行新式水泥路,最近大伙议论了不少。

有人回头,悄悄的看了一眼周围,然后压低了声音:“听说,户部官仓里的那堆银子,要用在那劳什子新式水泥路的修建上……”

……

“臣弹劾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

首辅发问,脸上满是忧虑的刘观,不由一叹:“千防万防,怎么也没有想到,我都察院里,竟然有人挑了今天这个日子,入宫上奏陛下,似是要弹劾汉王与赵王二位……”

“朕知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