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放亮的时候,城中的人们,已经清晰的看到就在隅田川的江口,那支庞大的悬挂着大明龙旗的舰队。
朱高煦一手掌心抵着腰间的刀柄,一手拿着望远镜,站在半边高处眺望江户城。
无尽的炮火,将整个江户城给覆盖在火海之中。
“哦~”郑忠面露向往:“难怪这话,竟然如此的有道理。”
没有任何的敌人阻拦。
朱高煦甚至怀疑,若是火炮的威力再大一些,火炮的射程再远一些。
整个隅田川西侧,燃起了熊熊大火。
朱高煦终于是无奈的长叹一声,他活动着似乎快要生锈了的双臂,故意在王景弘面前用双臂转了几个大圆。
若不是前不久刚刚从浙江、江苏那边的造船厂,送来了一批运输船,这一晚的火力覆盖就能消耗掉所有战船上的火炮弹药。
江户湾隅田川江口。
按照王景弘的军令,这一晚大概要火力覆盖十轮,才会轮到陆战队上场进行登陆作战。
“殿下,您还是多歇息一会儿吧,待明日一早可就是要依靠殿下和陆战队了!”王景弘最近多多少少都听到了汉王殿下,对于东海舰队热衷于轰炸敌人的不满,却是佯装不知的劝说解释着。
年轻的分舰队总政委,如东海舰队所有的各级政委一样,来自于日月堂。
火力覆盖,足足的持续了一刻钟。
无数道哀鸣声,在陆地上汇聚着,汇聚成了一道。
而是为了将这座岛上所有能够用到的东西,转换成建设大明的资源。
在海风的吹拂下,一面面大明龙旗,日月旗、星宿旗、瑞兽旗,迎风招展。
东瀛岛。
军令官已经指示旗手,向漂浮在海面上下锚了的所有战船打出了号令。
普通的百姓,像是无头的苍蝇,想要往城外逃窜。
“大人,有探子开始往江口这边靠近了。”
他原本还想自己也能杀上一两个倭人,好为自己的军功薄上攒下一笔亮眼的功绩。
早有准备的陆战队官兵,立马抬着一块界碑,到了岸边。
整个大地灰蒙蒙的一片,随着阵阵微风吹过,卷起一团团的飞灰和火星。
大地在不断的震动着。
火光中,有人浑身正在燃烧着,慌不择路漫无目的的呼啸着奔跑。
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镇,没有城墙的护卫,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低矮的房屋,几条不大的街道能够从海面上一眼望到头。
“传令,将这些人都集中起来,让他们先将这里清理出来,到时候另行集中关押!”郑忠下令着:“这里是大明,不能让这些人脏了咱们大明!”
如果,他们还有历史的话。
将会永远的记录在东瀛的历史上。
王景弘点点头:“轰了他!”
作战指挥将军得了应允,点点头转身离去。
这是炮口校正。
一座座的工坊,正在加急营造之中。
从旗舰最高的桅杆上,观察手让人送来了一则消息。
政委翻翻白眼:“这是太孙说的……”
郑忠看向一旁的分舰队总政委:“你说,王景弘是不是抠门?三条征东舰,怎么也该分给老子一条是不是?”
然而,刚刚校正确定过炮弹着落点的战船们,已经开始正式的倾泻起炮火来了。
随着所有战船第一炮打出。
一根根巨大的炮口,幽幽的面朝着城池。
政委笑了笑,招招手示意官兵们按照监军大人的意思办事,然后说:“是不是也该派人先进山寻找银矿?”
在大明汉王朱高煦的带领下,踩过冰冷的江水,踏足东瀛本岛的土地上。
站在他旁边的朱高煦不由一愣,他默默的抬头看看夜色。
朱高煦的嘴角不由的抽抽着,看向王景弘的眼神里多了一些不可名状的神色。
若是按人头算的话,舰队的官兵水手人数,都要比这个海湾后的城镇人数多。
本就不大的城镇,几乎被摧毁了一半。
数十条战船,驶进海湾里,几乎就将这海湾给彻底的占据了。
他能找到吗?
郑忠不知道。
针对东瀛本岛的作战任务,是分成两块的。
然而,一枚枚落在城墙上的炮弹,则是将所有的一切都给无情的摧毁着。
也必将深深的印刻在他们的历史之上。
同样是一支挂满大明龙旗的舰队,缓缓的驶入海湾。
……
随后,更多的战船打出了各自的第一炮,落在不同的区域。
这是一个到现在连倭人都不知道的银矿,他能找到吗?
但是这是太孙的直接命令,郑忠必须无条件的支持和执行。
不!
是整个东海舰队,如今都已经着了魔!
十多条舰船中,仅有的几条战船,开始向着海岸上开炮。
然而,离着敌人却还有一点距离。
夜色微浓,两岸的民房早已熄灭了灯火。
这幅场景倒是让郑忠大为不解。
郑忠偏过头:“这话不像是你能说出来的。”
隅田川江口上,舰队的火力压制已经结束。
并不高大的城墙,更是出现一个个的坑洼,强大而持续的火力,让城墙上的武士不敢抬起头来,只能蜷缩在角落里。
一切都在按照出海前制定的规划进行着。
“舰队下锚,陆战队随老子登陆!”
现在的东海舰队只要是面临敌人,首先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火炮进行几轮饱和式的火力覆盖。然后才会派出陆战队,去清剿最后残余的敌人,进行收尾工作。
炮火,再次的响起。
“他们这样的防御,有用吗?”这支分舰队的旗舰宝船上,郑忠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撇撇嘴轻蔑道。
谄媚!政委心中默默的念道了一声,然后提醒道:“我们这边不能将倭人都杀了,找寻银矿,乃至后面开采银矿,都要用到这些倭人。”
在众人的目光中,为首的征东舰打出了第一炮,准确的落入到远处的城池之中。
最先赶制出来的火药工坊,已经能够开始少量的为军队提供弹药补给了。
仁万海湾。
三艘征东舰缓缓的将船体横摆过来,一面朝向陆地。
远处的城池中,传来了一阵阵的嘈杂声。
郑忠摇摇头,回过神看向海上:“先把界碑弄上岸!咱们大明的地方,怎么能没有大明的界碑?”
政委连带着周围的众人,当即发出轻笑。
不多数,一块界碑就被运到了案上,竖立在最显眼的地方。
上书四个大字。
大明·东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