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肖老爹问:“月儿,你怎么知道昆布治大脖子病的。”
肖老爹也是知道价格的,就对着杨昌发说:“行,昌发,这牛值这个价。”
“大叔,你这病有多久了。”
肖老爹点头,“不错,你这牛怎么卖的。”
肖月不懂怎么挑选牛,肖老爹跟杨昌发倒是一路走一路说的,最后挑选了一头一岁的牛。
“大叔,我知道一个偏方,你去买点昆布回家煮着吃就行了。”昆布就是海带富含碘。
肖月看着那人走了,对着肖老爹和杨昌发说:“爹,昌发,我们赶紧回去吧。”
杨昌发叹了口气走回院里,坐下后说:“小姑是爷爷的老闺女,以前长得漂亮又勤奋能干,我出生那年她嫁给了镇上的冯秀才,一年之后姑父中举去外县做了官,刚开始还有消息后来慢慢地失去了联系,姑父做了官之后就纳了好几房的小妾,还娶了一个商户女做平妻,之后就再也没有小姑的消息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小姑好像是出事了。”
搬进新家之后,二人在集市的时候准备去买鸡仔、猪仔顺便买辆牛车,他们要做生意,没有牛车不方便,现在有了钱就准备买齐全了。
杨昌发点头同意了。
肖老爹不疑有他,三人跟郑氏汇合后,在郑氏去布庄的时候,肖月想起家里只有她嫁过来后做的一床褥子和她陪嫁的3床被子,没分家的时候是嫌惹麻烦分家之后忙着赚钱没时间,现在有时间了她打算多做几床,因此让郑氏帮忙买了布和。
去到衙门开过证明,把钱付给牛的主人。这头牛就是肖月跟杨昌发的了,顺便了5两银子给牛配了牛车。
“怎么回事?”
“有,当时就是因为小姑怀孕了,姑父才没有休了小姑,娶的商户女只能做平妻,小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这次不知道怎么没跟小姑一起。”
肖月沉思着,“看来我们应该要去问问小姑,我总觉得小姑今天说的话给人不好的感觉。”
又买了小白菜、黄瓜、豇豆、芹菜的种子和西红柿苗、茄子苗、辣椒苗、韭菜根。西红柿、茄子、辣椒都是需要育苗的,现在本来就有点迟,肖月干脆买了菜苗回去直接种就好了。韭菜是因为用种子种还得移栽。移栽好了之后成熟的前一两次韭菜是很细的,所以就买了韭菜根这样回去直接种,施好肥第一次不会很细。前世的习惯肖月喜欢吃饭时菜的品种多些,所以她留的菜地很大,种子种类也就买的多些。
“我也不知道,我只在小时候见过他们。”
在路上杨昌发和肖老爹一前一后的赶着牛车聊着天,慢慢悠悠地回了家。
卖驴的人可怜兮兮地说:“官差大哥,不会的,很多人都得过这个病。”
吃过饭,二人跟着肖老爹和郑氏一块去了镇上。肖老爹会看牲口,买牛车就请他帮忙看,郑氏是去买点布料准备做被的,肖家自从做了豆芽生意后,一个月有快10两银子的收入,郑氏的手头也宽松了不少,她准备做几床厚实的被子。
那男子转身看到肖月,“姑娘,什么事呀!”
“回去吧,我走了。”杨小姑急步走了。
官差不屑的看了那个人一眼,“谁知道你的病跟别人的一样不,赶紧走少废话。”
原来是管理牲口市场的官差在赶一个卖驴的人。官差凶巴巴地对卖驴的人说“快点走,看你的大脖子谁知道得了什么病,这里可都是牲口,要是染病了你赔得起吗?”
到了集市的时候,郑氏去了布庄。肖老爹和杨昌发、肖月去了牲口市场。牲口市场在镇上的偏僻的街道,气味真是不好闻。
肖月跟杨昌发搬家之后继续做着生意,现在的天气热得不行,所以肖月和杨昌发的生意越来越好,二人每次赶集能挣2、3两银子。
这天集会,二人也是早早的就去集会了,现在的生意好所以半上午的时候凉皮卤肉就卖光了,二人回家的时候路过福兴居,看到了高掌柜。
他正在酒楼外面送一个人离开,看到肖月和杨昌发也是打着招呼,“昌发兄弟,弟妹,你们的东西卖完了?”高掌柜也是知道肖月和杨昌发在做生意,但是那东西只是小吃,不适合酒楼,而来酒楼的都是家境不错的,根本不会吃猪下水,所以高掌柜也就没有买肖月那东西的方子。
杨昌发笑着说:“是呀,这天热,生意还不错。”
高掌柜客气的对着杨昌发和肖月说:“昌发兄弟,弟妹,进来喝口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