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被女儿劝了几下,心里也想开了,没错,这酱料要是大家都可以做出来也就卖不了这么高的价格了,想清楚了郑氏也就不再耽搁了,“行,月儿,那娘走了,你在家里注意点身体,要是有生的迹象就赶紧的过去喊我。”
肖月点点头,郑氏说的这些她都知道。
酱料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需要的东西都是肖月跟杨小姑在家里准备好,然后杨昌发送到酱料厂,最后装坛子的时候,肖月去酱料厂呆了一上午,专门配料,杨昌发不放心专门陪在她的身边。
忙碌了差不多半个月才将酱料都做好,因为天气比较热,所以不能做太多,只能是先等着这些酱料全都卖完了再做新的。
这次的时间没有上次长,因此每个人是发了五两银子,大家也都明白,上次是一个月发了十两银子,这次半个月也应该是五两银子,肖月也不想让村子里的人觉得不管时间只要每次来干活就是十两银子才这样做的。
大家在这么热的天气可以在自家门口轻轻松松的赚到这么多钱,每个人都很高兴,因此肖月发工钱的那日整个临水村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工钱发了很多人都去了镇上,给家里添点东西,给孩子买点吃的,再买点布做几件衣服。
那天吃饭的时候临水村很多人家都飘出了肉味,以前大家都是来客人或者过年过节才能吃点肉,现在可以赚到钱了大家也都可以时不时吃点肉了。
肖月当初会选择将酱料厂盖在村子里也是有这个想法的,要是只有自己一家富裕了,很容易惹别人红眼,也比较容易招来麻烦,大家都在酱料厂赚钱也就没有人会往酱料厂使坏心眼了,而且村子里的人能够慢慢生活变好,肖月也觉得很开心。
肖月的预产期还有半个月,杨昌发家陷入了紧急的预备中,杨昌发已经提前就在镇子里找好了接生婆,听说那个接生婆的手艺很好,这么多年没有出过事,他们家是三胞胎,这样的人比较有把握性,本来人家是不愿意来乡下的,镇子里的有钱人家都忙不过来,哪里会来这种穷的地方,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确实是这样,村子里的接生婆一般去给别人接生,主人家都是给点吃的东西,或者是几十文钱,这样的收入在有名的接生婆眼里根本就看不上,只有村子里的接生婆才会干。
杨小姑也给了那个接生婆一床新被子,幸好杨小姑房间够大,炕也够大,不然还真是住不下了。
柳溪寒虽然没有请接生婆,不过他也没有闲着,整天的捣鼓药材,什么安胎药,止血药,恢复力气的,提高免疫力的,生完孩子排恶露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他准备不到的,甚至孩子们他也准备了不少。
柳溪寒将这些药全都制成了药丸,装在瓶子里用笔写明药效,最后将这些药全都给了杨昌发,让他放在他们屋子里,到时候肖月生孩子肯定是在他们屋子里,药放好,到时候需要的话只用取就可以了。
摇篮也一样,上面还用纱做了一个小帐子,这样孩子躺在里面可以用纱遮住,不怕尘土或其他东西,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摇篮可以拆卸下来。
然后就是生产时炕上铺的褥子,这褥子不比自家用的,得特别厚,村子里的人都是将炕上的东西收拾完,然后在炕上铺草木灰,在草木灰上铺一条旧床单就可以了,肖月想想都觉得不可接受。
至于百家衣,杨小姑知道肖月是不会给孩子穿旧衣服的,特别是百家衣还是很多孩子穿过的,就是她自己都觉得不干净,因此杨小姑自己去村子里和周围人那里又让亲戚都帮着要布块,最后自己做了三件新的百家衣,听说穿了百家衣可以让孩子少生病。
沈俊凌看到杨昌发请了一个接生婆,他也不落后的从县城请了一个,回来之后还是跟杨小姑住在一起。
杨小姑在肖月怀孕的时候就没有停止过给孩子做衣服,鞋子,这不已经攒了一柜子了。
还有就是肖月对于杨昌发来说就是天,肖月的任何问题杨昌发都是当作重中之重,沈俊凌这么对肖月让杨昌发心里发热。
杨昌发不敢拿自己媳妇去赌,因此他觉得还是要找保险一点的接生婆,他硬是了五倍的价格将镇上的接生婆给请到了,而且是现在就住到他们家去,每天给她一两银子。
从东西的精细程度看肖月跟杨昌发就知道这些东西不便宜,所有婴儿用的东西都打磨的很光滑,一根小木刺都没有,婴儿床也很稳定,不怕孩子乱动,而且上面还镶嵌着红宝石蓝宝石,很漂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