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已经攻进城来了,张良跟赵嘉等人坐于城中的大殿之中,他们都是神情平静,仿佛就是在等着这么一刻。嬴政只知赵嘉离开邯郸之时带走了两万兵马,现在三年过去,当时的两万人虽然有的离开有的死在了逃亡的路上,但赵嘉却在这时间中又招募了不少民间之人。他们大多都是赵国的遗民,因为赵嘉的名号才慢慢汇聚在了代郡。如今除了之前转移走的平民妇孺,他们手上的军马已经将近五万,而且这武器装备多来自于楚国,虽然不比于秦军但也是不差的。据探子来报蒙恬的兵马也来到了代郡,他手上的都是秦国的精兵,虽然只有两万余,但全是在北方征战数年了。所以,这也是张良最最担心的地方,虽然他们手中有人,但大多没经历过什么实战,之前派去城门口做样子的也都是赵军余部,一旦跟蒙恬所领的人马交战起来,那这埋伏能不能成功呢?
“子房,你还在担心?”
张良看了赵嘉一眼,勉强才挤出了一个微笑,说:“公子,当下正是要紧时候,子房不得不担心。”
“我说过了,且看天意,若他们能来就来了,若不能大家再作打算。”
再作打算?张良在心中暗暗叹息了一句,错过了这个机会,难道他们还有命等到下一次吗?
“公子,”杜晋从外面走了进来,禀报道:“蒙恬他们已经进城。”
“就只有他一人吗?”
“从明面上来看是这样。”
张良看了看赵嘉,又问道:“他们的所有兵力都进城了?”
说到这里杜晋才露出一阵愧色,因为他到现在也没弄清楚蒙恬等人到底有多少兵马,对此他只好如实的回了句不清楚。
走在城中的蒙恬跟李西垣只看到入眼的狼藉,自这城门破了之后他们就势不可挡的,一路上斩杀了不少赵人,而越到后头这抵抗也越来越弱了。秦国跟赵国余孽的势力本来就悬殊非常,这结果当然是意料之中的,但李西垣总觉得有些不对。
蒙恬愣了半响,好久才说:“你说什么?撤出去?你让我往哪里撤?”
“可我上战场这么多年,还从没有贪生怕死的时候。”
“张良?”对了,蒙恬一下记起这个名字,这不是萧默珩的师弟,在三年前被嬴政放跑的那个傻小子吗?难道这还跟他有关系?
而等传令下去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军中已经有不少人都吸入了这雾气,他们顿时就觉得浑身无力,开始一个个的摊倒在地。最不巧的是,当下刮的正是北风,风一吹这雾气正往秦军中来了。看来这其中有毒,蒙恬跟李西垣对了一眼,领着大家就往城门口撤军。他们刚走了几步就见得四周弓箭如雨,上头还沾满了火油,这下秦军的阵法一下被打乱,军中有些人也失了方寸的慌起来。这时,蒙恬才注意到,这一个小小的代郡,在城中竟然建了这么多不合乎规制常理的阙楼高台,现在想来原来是为了防御跟埋伏之用,这布局之人怕是谋划已久,正是在等着这一天。不过,他好歹也是征战多年的,对方虽然有些小聪明但也把他跟西垣看得太低了。
“一切已经准备妥当。”
“李西垣,你受伤的是肩膀又不是脑子,怎么说出这种胡话?”
本来合而击之是张良早就定好的策略,这下是被完全打乱了。
“之前我跟辛将军在中牟城就是中了他的局,为此还差点搭上公子的性命。”
“这个……”
还不及杜晋反应,越姒姜就已经拉响了手中用以指示的烟火,埋伏在城中的赵人们看到这信号也纷纷开始动作。
“到城外去。”
“罢了,那你们那边是不是已经安排好了?”
“这里肯定有埋伏?”
“我……”
听到这一句,原来还算平静的越姒姜一下回过头来,“要是就让秦人就这么走了,大家的死才会真的没有意义。”
李西垣才刚说完呢,就见这城中的烟雾越来越浓,他见状一皱眉,赶紧捂住鼻子,说道:“这雾气有古怪,让大家当心。”
“秦军分开了?”站在一处阙楼上的杜晋说道:“当下夜色正深,我们本就很难找到秦军的方位,这下一分开我们就不好围攻了。”
越姒姜不回复,但看眼神似在深思什么,最后她看着那些迷雾中的秦军,说道:“不行,我们不能让他们就这么回去。”
“是他们传讯的。”蒙恬看着天空中的火光,说:“西垣,看来你猜的没错,这里面有埋伏,这信号的意思正是说我们已经进入包围圈。”
“这不是贪生怕死,而是我不想看你逞匹夫之勇。”
张良说完之后,杜晋已经退了出去。
“好,通知姒姜,看准时机,切记不要心急。”
“你快回去通知公子,让他先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