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干政,前所未有,因此女人的政令与问责也势必不能作数。
陈侍郎都主动承认太子妃干政这一事实了,陈相一脉的官员自然有些犯嘀咕。
先是一直在吏部办差的怀远郡王何凌珺。吏部虽然理论上官儿最大的是尚书,但怀远郡王毕竟是长公主的长子,皇上亲封的从一品郡王爷,从入朝开始就在吏部办差,势力绝不容小觑,手下攒了一批人,平日里早就有同尚书分庭抗礼的实力。
在他之后,是刚升上来不久的吏部郎中刘秀松,出身寒门,原本就是东宫的人,但这一点旁人可不清楚。
然而大约是吏部尚书年纪大,不及年轻人反应快,还没等他开口,拖后腿的就跳出来了。
吏部尚书可不是姓齐的那个蠢货,他很清楚,决不能让上官静顺杆爬。眼下脱罪最好的方式,就是质疑上官静坐在启元殿的合法性。
一句话,不仅让姓齐的再也没了翻身机会,还顺便将吏部拖带进去了。
这可不是小事!!
可是,旁人相反对,却又突然没了那么足的底气。
怀远郡王这一举动落在旁人眼里,那无异于当众承认了女人参政这一事实,并且摆出了合作的态度。这一幕落在某些自诩高贵的道学家眼里,无异于是严重挑衅。
然而还没等他们开口呢,第二个人就站出来了,同样也是吏部的人出来请罪,这一回出来的,是吏部侍郎陈齐禹。
剩下的人中,至少一大半是东宫的人,自然也不会站出来反对太子妃干政。
吏部尚书是陈丞相的亲信,他一听太子妃这话,心理顿时咯噔一下,知道太子妃是要借题发挥了。
因此在御史大夫的示意之下,有两个御史硬着头皮站出来,痛陈女子干政、牝鸡司晨会对江山社稷带来如何如何毁灭性打击。
这俩人水平还挺高,痛陈上官静罪状的时候,那叫一个辞藻华丽,荡气回肠,可惜……太子和太子妃左耳进右耳出,听了一阵子之后,太子不耐烦地朝他们摆了摆手。
“你们等会儿再演,”萧景珩说道:“许多大人都有正事赶着上奏,先议正事。”
-——这里是万言奏疏的分割线——
为了卖弄写超长奏疏,这事儿历史上真有人干过,别觉得这种蠢货少,实际上历史上一点都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