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产业,姑娘莫要把这事想的太简单了。”
根叔接过,只看了一眼便道,“这是上好的蚕茧啊。”
根叔正在旁的院子里修剪树,布置小院里的景观。
惊蛰并不记得自己有这东西,一头雾水的打开帕子查看。
还未到播种的时候,不种粮或少种粮,村里的族老是坚决不会同意的。
这倒了春耕的时候,却旱得让人有些心慌。
惊蛰培育的种苗全都下了地,真真是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绿油油的梯田看的人心生欢喜。
“姑娘想养蚕?”
这才想起,这是阿爹带她去沙风镇那年,商行里的那对老夫妻送给自己的。
扯一扯一脸好奇的孩子到,“这是蚕房,里面睡着蚕宝宝呢,等它睡醒了,出来就变成蛾了。
拿起一枚仔细观瞧,又晃了晃,“不顶事了,年头太久,姑娘从何处得来的。
根叔闻言端起茶杯的手顿了顿。
冬天的时候大家还说,真是老天开眼,知道村里人手不足。
至多拿着玩,无甚大用了。”
“主子,这是什么呀。”
我就是问问你,有没有可能在江源发展丝织。”
姑娘若想发展此事,还是要考虑清楚,请了懂行之人前来操持。”
这封信,是族老写来的,语气随委婉,但处处透露着让惊蛰少管闲事的态度。
只是我听说,桑麻丝织之事,大多都在江南温润富庶之地。
在农耕和发展方面,多争取一些话语权才行。
见惊蛰来了,放下手里的工具,在小石桌前与惊蛰说话。
根叔沉吟片刻,“姑娘先别着急,咱们先寻了桑树过来。
这日惊蛰在院里翻晒衣物,突然从包裹里滚出一个裹成一团的丝帕来。
我试着栽种一番,若是能成,你在考虑养蚕之事吧。
今日翻看旧物,找到了它,才又想起这事来。”
有孩子一脸的不可置信,“你胡说,鹅蛋我见过,不是这般,你骗人。”
若是江源有种桑的条件,过个两三年在养蚕也不是不行。
麻是首选,在适当的种些油菜和豆类。
陆家村去年冬天比往年暖和许多,雪量也不如往年。
而老农这边还是按照古法,看节气耕地撒种。
今年也不缺粮食,倒是可以想法子种些耐旱的经济作物。
又写了几个自己知道的土方,看看能不能防住虫害。
惊蛰捏了捏他的小连,“他可没骗人,他说的‘蛾’和你说的‘鹅’可不是一样的。
要改变这些老顽固的想法与看法,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打开一瞧,里面竟是两枚微微泛黄的硕大蚕茧。
根叔捋了捋胡须,“到也不是不可能。
惊蛰有些无奈,自己不过提了些意见,族老们就这般针对了。
是如何顶着压力在村里开展自己那些计划的。
“根叔,你觉得江源能种桑吗?”
惊蛰受教,“嗯,多谢根叔提醒,我会好好计划的。
待阿杏回来,我让她去寻些桑树苗来,先种下试试。
养蚕的事,待以后再提吧。”
根叔点了头,两人又闲话了一会,惊蛰便带着蚕茧离开了小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