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营业,反正各铺子付了银子,铺子就是各寨的了。
灶房里的东西都齐备,随时可以开火。
苏青媖一看,大家脸上都还乐呵呵的,好像没意识到商铺位置对于营业收入的影响。
都是自己抓的,公平的很,就不用说她偏着谁了。
然后便是抓阄选铺子。
“那行,要是忙不过来,信叔尽管开口。”
但还是执意垦地种菜种粮。
那钱从哪里来?
“还能吃半个月。”
苏青媖点头:“好,我再打发人送来。”
“小姐。”马信朝她迎了过来,“人多,建得也快,再有几天,就能住进去了。”
韦福昌不知道开没开过铺子?而且既然想考察他的人品,就不好让他与苏青柳离得太远了。
李管事手下的掌柜,姓丁,三十五岁左右的年纪,为人瞧着很是精干老练的样子。
二十八个寨主就辛苦一点,上岗上工吧。新更寨她也会安排人过来。
里面都是统一的装修风格,门窗货架都做好了,各寨如何铺货,如何经营,如何安排人手,苏青媖便不管了。
卖铺子的钱,得了二千八百两,只冲抵了一半她建镇的钱。
马信想了想,应了。
人员安排,还是之前建集镇的时候,二十八个寨主,四人一批,就按之前定的来。
“这些粮食还能吃多久?”
苏青媖跟着他进去看了看,见房舍,练功房,灶房,库房,柴房,都安排到位,放下心来。
那么就要有人管理和维护寨子。
苏青媖不想让他们赊账,既然要买,就收现银。
当然是要买断啊。今天是我们寨的,明天是谁的还不知道。一百两而已,我们有钱,买!
意见竟出奇一致。
商铺进账多少跟商铺地点很有关系,一个在巷子口,一个在深巷里,那营业收入当然是不一样的。
但是各位寨主平时值勤总不能让他们白干啊,年纪都那么大了。
她没管,坐下便开始思考集镇的人员和管理。
这集镇苏青媖是让它跟镇子一样天天营业的,而不是乡里村里的集子,逢五逢十,或是单双小集大集之类。
主房和厢房里都砌了火炕。
当然如果你的货好,服务好,那又是另一回事。
大家我看你,你看看我。
现在各寨都不缺钱,之钱卖茶叶,每家每户手里至少有大几两银,多的几倍都不止。
大家乐呵呵地抓阄,当个好玩的游戏一样。
她这个中间商,没差价赚了!
项尚就让他平时给她跑跑腿。
“信叔,怎么样了?”
“真要有事,我会向小姐开口的。”
这一年得损失多少啊!
吐血!
集镇又能给她带来多大收入呢?能一年给她带来几万两?
她要疯了!
她是不是办了件蠢事啊?为了她便利,大家便利,最后把到手的钱让出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