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树脂镜片和隐形眼镜的材料痛点,主要在于刚脱模的镜片光学精度不够,所以无法模铸法直接使用,还要反复的光学研磨,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我们《东海大学学报》的英文a辑,去年的sci影响因子是0.35。可以这么说,我校硕士研究生在这上面发两篇第一作者,就可以毕业了。
就在胡茜和陈丹都没什么问题可问的时候,之前一直没开口、只是默默听默默记素材的《省法制日报》记者秦潇,终于轮到开口了。
大学生能学以致用、还是用本专业的知识搞科研……真要是实现了,找些大词往上一套,妥妥的是值得宣扬的政绩啊。
“我已经有了一些努力的方向,后续您如果有兴趣,可以等我做出成果了再来关注。”
那些记者显然来之前是不知道这个消息的,谁让顾辙这个成绩也是刚出呢——甚至院里帮他挡了两三天、特地拖到今天才让他接受采访,就是因为今天才有证据。
他继续说道:“胡记者,你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奖学金的条件,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觉得这里面存在不公。评选条例说得很清楚,看的是综合表现分,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得分。
当然顾辙这个只是第二作者,但即使如此,作为本科生的综合考评,这个表现也是远远超过了后续邱成桐奖学金续评要求的。他的基础课成绩也不差,至少是年级前20。”
“小顾没说错,这就是我校学报a辑的11月刊,你们可以翻到第45页看一下。”
顾辙的稍微一点小举动,都有可能被双方背后的媒体盯上。市教育频道的人肯定要抓他把柄,省教育报的人则要尽量给他鼓吹。
而看到这俩人的表情反差,顾辙虽然无法知道她们具体在想什么,但他也已然心下雪亮,知道为什么今天会被如此重视了——
但是我很快发现,在最初的行业技术短板综述调研方面,我无法一个人驾驭,所以后来又请教了本校的郑健郑教授。得到了他非常多的帮助,才帮我完成了起步阶段。
哪怕他原本没往那个方向想过,但暑假里胡老师找他签邱成桐奖学金协议时,多多少少透露过,他可能成了省市基教系统博弈的样板了。
但是没办法,还有一个跟她立场相反的陈丹呢,她是省教育报的,怎可可能放过这个捧哏的机会,连忙配合地追问:
“那么,顾同学,能说说你最近有什么其他方面的成绩么?”
顾辙对陈丹投去一个转瞬即逝的感激目光,随后用谦虚的语气说道:“你们不知道也不奇怪,我最近提出了一个材料化学领域的课题,也是跟我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有关的。
顾辙看她完全占据了采访的主场,也只好稍微陪着聊几句发散的话题,但他也是尽量简明扼要,不能说的不说。
“这都是省厅基教处的陈处长,去年那个新政的好处!激励了一批有才的年轻人,重新鼓起了努力的勇气!这一条一定要在报道里大书特书!如果顾辙后续表现确实可以的话。”
她也不懂学术,居然用了“含金量”这种庸俗的词汇来形容学术期刊。
这是一柄双刃剑,如果顾辙做得不好,他的坏处会被放大。但如果他做得好,优点也会被放大。
然而,这一切还没算完。
去年省厅基教处那个“禁止单一学校和地区垄断选送国家队名额”的改革,受害的显然是省城方舟市。
这样一来,或许省二、三等奖也会被更多外地考生瓜分。原本一家独大的方舟二中,可能会每科少掉十几个高考加分的人。
法制类的新闻不太讲究时效性,喜欢等尘埃落定、没有反转之后再报道,拖个把月也是很正常的。
你来之前,有了解过这个综合表现分的算法、有哪些结分项吗?了解过我个人有哪些成绩吗?我最近考试成绩差,只是我对于基础课不求甚解、观其大略,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看得出来,她此时此刻已经不再单纯是为了来之前被交代的任务、才给顾辙捧哏。她是在省教育报工作多年,确实很少遇到顾辙这样表现卓异的大一本科新生。
很多内容就是期刊上论文摘下来的,无非记者看不懂技术英语。
顾辙微微一愣,立刻反应过来,这不就是一个多月前、他那起案子调解后,审判长潘筱婷提醒他、说后续可能有法制传媒圈子里的记者采访他么。
不过刘处长也不介意,继续帮着背书:
而旁边的胡茜和陈丹听了,愈发惊讶不已:这个顾辙到底会多少东西?
怎么前脚还在聊学术和专利、行业技术痛点,转头就开始大谈特谈专利保护法务了?
而且,虽然很多术语听不懂。但不管是技术还是法律,顾辙说的那些话似乎都很厉害的样子,一听就很有条理很有气势。
“今天真是挖到一个大新闻了,这个顾辙身上绝对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以后也不能轻易放过,没东西写的时候就从他身上多榨点跟踪报道。”陈丹越想越兴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