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影推开门从刘海中家跑出来,那人差点跟李爱国撞在一起。
“是爱国啊,我有事儿,先走了。”
李爱国认出那女人正是刘光齐的媳妇儿,她打了个招呼,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刘光齐此时从屋里出来,看到李爱国,神情有些尴尬。
“爱国哥,你去上班?”
“是啊。光齐,我去上班了。”
李爱国见刘光齐尴尬,只当做什么都不知道,骑上自行车晃晃悠悠的来到了气象站。
老猫早就等在站里面,把第一批人员名单交给了李爱国。
“这一批一共是三十五人。”
李爱国接过来简单看了一下。
名单上各种信息齐备,有名字,履历等信息,不用问就知道是伪造的。
“按照之前计划好的,把他们派出去吧。”李爱国在名单上签上名字,递了回去。
有了这个签字,再到指挥部那边办理手续,名单上的人员就成了正式的气象员。
“这次太谢谢你了。”老猫是个很少动感情的人,此时却有些激动了。
“客气啥。这些老前辈,让他们晚年安稳,是咱们的本分。”李爱国拍拍他的肩膀。
“红星计算所那边的工作也完成得差不多了,我还得去盯一下。”
李爱国对老猫的工作能力很放心,处理这边的事情后,又向农夫做了汇报后,就前往了红星计算所。
就在他检查那些研究员们成果的时候,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的中年人也出现在了京城水文局的门口。
他的名字叫做包同。
当然了,这个名字是材料上的名字,真正的名字就连自己都忘记了。
包同跟那大部分气象员一样,父母都死在了鬼子手里面,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后来加入了队伍,才算是找到了大家庭。
只是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上的伤痛越来越多,气象站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数次让他到地方上工作。
包同却发现自己早就失去了行走在光明之中的能力。
幸好,现在能到气象点工作,听说这个气象点位于深山之中,正适合他的性子。
顺利办理了手续,包同被定为五级气象员,每个月工资五十七块二毛毛钱。
粮食定量为粗粮三十七斤,细粮十五斤,还有火柴票、煤油票等票据。
考虑到包同即将前往的区域不方便购买物资,气象局特意把这些粮票和票据全都换成了实物。
下午,包同登上了前往大兴安岭的火车。
到了站点后,在地方同志的安排下,乘坐卡车又足足行驶了一整天,才最终来到大山里一座古怪的建筑前。
建筑上有白色的铭牌:“气象局第二百三十七号气象点”
“包同志,这里就是你今后工作的地方了,按照总指挥部的计划,全国气象预报网将在两天后正式启动,你要提前做好准备。”
地方上的同志感觉到包同有点奇怪,看人的目光渗人,跟他握了握手后,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包同将东西搬到气象点内,小小的气象点设施齐全,除了观测室外,还有一间厨房和一间卧室。
感受到周围的寂静,包同惬意的眯起了眼睛,这就是他所一直追寻的地方。
第二天,包同带着猎枪在周围巡视了一圈,顺带着打了两只野兔回来。
填饱肚子后,按照规章制度检查了观测设备,将读取到的数值记录在本子上,然后打开了电台。
指尖摩挲着电报键,想起那些不在人世间的战友,如今他终于能用另一种方式守护这片土地。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
无线电波穿越数千公里,最终抵达天气预报计划总指挥部。
“报告!收到237号点数据!温度17.5c,湿度23%,气压945千帕,西风2级,无降水,能见度20公里…”
指挥部的电报员迅速将电文译制出来,旁边的计算机输入源噼里啪啦一阵子,将数据输入气象预报专用机中。
看到这一幕,水文局的邹杰光连连点头:“不愧是许老徒弟!用电报传气象数据,这法子绝!”
邹杰光也算是半个技术型领导,一直对天气预报网有个疑问,那就是全国各地的气象点,如何及时的把数据汇报给指挥部。
要知道气象点跟扳道站不同,不可能拉电话线。
结果,李爱国竟然在每个气象点配备了电报。
“爱国同志,眼下推进到哪一步了?”邹杰光此时也忍不住了,走到李爱国身旁问道。
李爱国指了指那张由霓虹灯组成的示意图。
“五百七十二个点数据全齐了。等计算机算完,预报就有了。”
这时候,一个工作人员走进来,小声对邹杰光说道:“领导,今天总参那边要召开例行会议,时间快到了。”
“麻烦你帮我给首长请个假,我要在这里等着。”邹杰光眼睛紧盯那张不停闪烁的霓虹灯墙壁。
要是这玩意真管用,那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天气预报等同于天气瞎报的情况。
嗡嗡嗡.机箱内风扇飞速转动,房间内的温度提升了好几度,却没有一个人离开,所有人都在等着第一批天气数据出炉。
“大家伙不要着急,因为受限于计算水平,至少还要两个小时,才能得出结果。”李爱国检查了运算情况,见一切都顺利,也暗暗松了口气。
看来处理器的迭代工作也要开始了,现在国外ibm也开始搞处理器了,要是原地踏步的话,迟早会被对方追上。
芯片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同,不能保持领先,就没办法挣到外汇。
就跟后世的处理器一样,同样是处理器,有的能卖好几万,有的只卖几毛钱,差别就在其制程上。
也许应该建立专门研究芯片的部门,把硬件和软件分开。
硬件部门专门搞处理器迭代,软件部门则集中精力搞出有实用价值的程序。
当然,这些都是后期的规划了,李爱国现在并不着急动手。
下午五点钟,第一批天气预报数据出炉了。
总指挥部里内,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京城地区的气象数据上。
黄教授拿到刚出炉的数据,大声说道:“模型预测:未来半月京城依然无雨,旱情持续!”
看到这个结果,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难看了起来。
“要是再没有降水的话,庄稼就没办法播种了。”
“是啊,粮食紧张问题才刚得到缓解,等到明年,说不定会更严重。”
“这气象预报是不是不准啊?”
地方气象局的几个领导本来就对天气网表示怀疑,现在看到这个结果,当场就举起了手。
“爱国同志,咱们京城这边干旱已经成为定局,你就算是找了老气象员过来,也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是啊,这并不能证实你的天气预报系统的可靠性。”
李爱国认出说话的那人是川省的地方领导,笑道:“既然你觉得气象预报系统有问题,那么请问今明两天,川省成读市附近的天气如何?”
“我需要先联系我们地方局。”地方领导也没客气,拿起电话摇动一通,联系了川省的同志。
放下电话后,他给出了一个答案:“目前成读是晴天,预计明后两天都是晴天。”
李爱国看了一眼操作员:“把成读那边的数据调出来。”
计算机操作员噼里啪啦一阵操作,计算好的数据很快出炉了。
黄教授念道:“根据天气预报系统的推测,两个小时后内,成读上空在将有强冷锋通过,预计将会有强降雨,降雨时间为五个小时,降雨量为150毫升。”
黄教授的脸色变了:“这个降水量已经达到了特大暴雨的降水级别,要是不提前做好准备的话,很可能会带来灾害。”
此话一出,现场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要知道24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00毫升就能被称为特大暴雨了。
地方气象局的领导先是愣了下,旋即哈哈大笑起来:“胡闹!我刚通过电话,万里无云!预报员经验十足!怎么可能?瞎报要吃处分!”
要是在以往的话李爱国倒不会跟他计较,但是现在却不行。
“刘主任,还请你马上通知川省那边,做好迎接大暴雨的准备。”
“你不会真觉得我会相信吧?”地方领导皱起眉头。
李爱国板起脸:“我以天气预报项目总指挥的名义命令你,马上通知成读那边做好准备!否则我撤你的职。”
地方领导没想到李爱国会如此较真:“那要是误报了,上级追究起来,怎么办?”
“我来承担!”李爱国挺起腰杆子,朗声回到。
他倒不是要耍愣头青,而是刚才已经带着黄教授和一杆子研究员,重新核对了气象数据。
“加上我!水文局的责,我担!”邹杰光也站了出来。
“你们啊”见此状况,地方领导也没办法,只能拿起电话通知了地方气象局,让他们马上向地方示警。
“领导,这不可能,我们刚才还进行了观察,绝对不会下雨。”
“别说了,马上把消息传出去,要是敢耽误事儿,我撤你的职!”
同时,肖参谋长也通过金陵军区的关系,联系了成读那边的驻军队伍,准备加入到救灾之中。
滴答,滴答.能够做的都做了,所有人都眼睛紧盯着墙壁上的钟表,等待成读方面的电话。
要么是虚惊一场。
要么是及时示警。
没有第三种可能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