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1章 防空警报的作用 李爱国布局灾害预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鲁大师说过:“信任具备惯性!”

自从天气预报中心成功预报出百年一遇的倒春寒,天气预报中心的级别提高了两级。

应急部门对天气预报越来越重视,越来越信任。

接到示警后,应急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召开应急会议。

在坐的都是专业人士,李爱国并没有发言的想法,只是乖乖的坐在那里。

黄教授跟上次那样只汇报近期天气数据,不发表意见。

“根据西南一百二十座气象观测站发挥的数据,利用红星计算机进行了数值模式集合预测,在未来的四十八小时内。

受西太平洋副高西侧暖湿气流北上与北面低涡东移携带的冷空气交汇影响。

京城、延庆南部、昌平中东部、房山北部、通州西部,以及毗邻的廊坊西北部、涿州东北部区域,将遭遇一次极端性强降水天气过程。”

应急部门陈领导的神情凝重起来:“降雨量有多少?”

黄教授推了推眼镜,继续汇报:“经多源数据同化分析,预计过程累积降雨量普遍达 400-500毫米,预计将达到特大暴雨级别。

这次降雨属于典型的‘列车效应’降雨,具备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短时雨强极端的特征。”

哗。

黄教授坐下后,会议室内顿时喧嚣了起来。

解放后曾经发生过数次洪涝灾害,应急管理部门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对策略,只是这种级别的短时降雨还是第一次遇到。

特别是此次降雨发生在城市内和城市周边。

这年月的城市的排水设施远不如后世完善,一旦出现内涝,那麻烦就大了。

有领导担心:“各个街道已经接到了通知,做了相应的准备,倒是不用担心,只是真要是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强降雨,恐怕会影响生产和生活。”

“工人们上下班也会受到影响,按理说应该停工停产。”一个领导提建议。

也有领导担心:“这只是预报,会不会降雨,什么时间降雨,还有降雨的规模都无法确定,如何停工停产?”

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下来了。

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宣布停工停产,一旦降雨没有发生,那造成的损失谁来担负?

但是,如果置之不理,也不合适。

陈领导抬头看向李爱国,询问道:“爱国同志,这系统你是亲自研制出来的,你觉得准确率有多少?”

李爱国此时已经看了资料,心中也没谱。

天气变化多端,就算是有气象卫星时刻监控,也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准确。

“领导,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目前很难用数字衡量,不过咱们可以绕过这一点。”

陈领导听到这个,来了精神,问道:“爱国,你来谈谈。”

“现在大家伙的矛盾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应该在不确定强降雨的情况下,提前停工停产。”

陈领导点头:“这就是我们担心的。”

“如果能在降雨发生前半个小时或者是二十分钟,发布预警,让有条件的工人立刻撤离,没条件的转移到安全区域呢?”

黄教授发表意见:“我们的系统在三十分钟内的预报成功率为百分之百。”

其他领导不干了。

“三十分钟?”

“咱们如何在三十分钟通知几百万人?”

“是啊,大家伙不可能坐在电视机前,再说了,京城有多少电视机?”

“就算挨个通知工厂,那么多工厂也来不及,更别说其他的单位了。”

陈领导见会议室内喧嚣起来,双手下压,等重新安静下来后,看着李爱国问道。

“爱国同志,三十分钟通知数百万人,你如何实现?”

“防空警报!”李爱国指了指窗外挂在屋檐下的大喇叭。

防空警报在解放前就已经出现了,37年的时候,山城在发现敌机后,使用铁炮发射空包弹。

这玩意成本高,传播范围不大,随后被“红灯笼”代替。

山城还制定了规则,悬红色球1个,是远在宜昌的监视哨发现了日机。

悬红色球2个,是万县(今重庆万州区)监视哨发现了日机。

当敌机返航后,随后会挂出一个绿灯笼。

机务段的老陈来自山城,至今还会唱那边的童谣。

【“飞机头,二两油,鹅公岭,挂红球。

鬼子飞机丢炸弹,山城到处血长流。

跑不完的警报,报不完的深仇。

烟囱变成高射炮,膏药飞机磕响头。

娃儿也要当兵去,大刀砍脱鬼子头。”】

解放后,为了防止敌机入侵,防空警报得到了大力推广。

京城作为重地,各个街道、工厂、学校都配备了防空警报。

防空警报也从红灯笼进化为了电声警报器。

防空警报器有整套统一的管理体系,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敌机来袭的消息发布出去,是最合适的紧急预警的办法。

在后世其实咱们也制定了一整套利用防空警报来提醒暴雨来袭,比如1级应急响应,就需要拉响防空警报。

只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更便捷了,这种办法逐渐很少使用了。

把防空警报拿到这个年代来使用,正好合适。

应急部门的专家听完之后,仔细一琢磨,便意识到这种办法的可行之处。

“提前三十分钟预警,既能提醒大家伙暴雨来袭,又能避免误报的情况。”

“我看行得通。”

陈领导心情有些激动,拿起笔记录了下来后,继续问道:“爱国同志,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想法?”

他觉得这小伙子对应急好像有特别的理解。

事关重大,李爱国也没藏着掖着,将后世一些经验逐一讲了出来。

警报应该根据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音效。

像这年代已经规定了,敌机来了是连续短促音,核打击预警变成起伏的长鸣。

大暴雨应该选择鸣三秒停三秒,反复30次。

这设计参考了心理学研究,人类对特定频率的声波会产生条件反射。

接到警报后,公交车、列车严禁进入地下涵道,人员需要立刻撤退到高处。

至于京城附近的水库,需要民兵值守,提前进行泄洪,一旦发现水位超过了警戒线,需要组织人员抢救。

准备好物资,一旦降雨结束,尽快发放出去。

医疗队伍也需要提前准备,紧急调运一批预防痢疾之类的药物。

“各个街区需要提前准备沙包,最好是能将防汛沙包常态化,那玩意还可以灭火。”

李爱国搞出这一套办法,不仅仅是为了防范这次暴雨,更是为了后世的那场大事儿做准备。

还可以在沿海地区建立常态化预报体系,应对强台风来袭。

陈领导也意识到了这点,汇总之后,频频点头:“爱国同志,这些办法都挺不错,太谢谢你了。”

面对陈领导伸出的手,李爱国连忙双手递过去紧紧握住:“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随后,应急部门的专家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这些办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