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要知道李世民对待李治还是很喜爱的,这两父子肉麻的事情可多了,就说征高丽时,首当其冲的便数那封《两度帖》了。
但是贞观时期,大唐的自然灾害,比如水害、旱灾、蝗灾、地震、瘟疫等那是频繁发生,受灾面积影响到十州以上,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导致建筑物的严重损坏,国民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蛤?”李治有些讶异:“父皇,您说什么?”
李治看着自己父皇担心自己的样子,嘴角露出浅浅的微笑道:“父皇,儿臣可没有事情,是儿臣的那位李大哥,对了父皇知道香皂吧?”
在以民为本的思想下,唐朝主要以安抚民心为主,灾害已发生就会立即派人前往灾害发生的地方赈济,以显示亲近民众实施仁政的理念。
在瘟疫流行、自然灾害发生时,大量的赦免囚犯,清理贪官污吏,同时针对租税进行相应的赦免,以显示民本思想。
李世民的大唐是主要以农业为第一产业的国家。
“李安.?”李世民有些热切的看着李治道:“香皂朕当然知道了,宫中朕也宣布了,就用香皂,比澡豆可是便宜了一半,并且个头还大,现在各个殿中都在用香皂。”
所以在赈灾方面,舍得钱,唐朝朝廷在救灾机构、人员配置、救灾相关制度方面进行了完善。
黄宝看着一直操心的李世民,知道李治来求见,也是连忙报了上来,这是为了不让李世民继续的操心,换一换心情,而李世民听到稚奴来了,也是微微的点头:“让稚奴进来吧。”
“父皇.今天儿臣来这里,是想要请父皇帮忙的。”李治欢喜的来到了李世民的面前,跟着微微露出了祈求的表情。
可是这些都是要钱的,大把大把的钱,不管是实物救灾、种子赈济、有偿赈贷.那都是要朝廷出钱,但是朝廷又能有多少钱,所以李世民很为之头疼,也因为没钱,李世民那是一直提倡节俭。
在措施上,主要以加强水利建设,修缮法律法规的形式兴修水利。水利设施得到新的开凿和修复,保障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为应对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建立仓储制度,由政府建立“义仓”“常平仓”和“诸色仓”储备粮食,为灾年做好救灾赈灾的粮食储备。其中,“义仓”是在灾年专门用来赈灾的专用粮仓。
可是李世民却有些苦恼,因为国库是真的不太够了。
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
而大唐是一个以民为本的朝代。
“对了父皇。”这个时候,李治又出声了,他看着李世民笑眯眯的道:“父皇,你看李大哥为了大唐出了这么多的力,您是不是也要有点表示,赏赐钱财就算了,要不要赏赐一些爵位?”
不过,李世民却不能因为李安给了自己一点钱就直接分爵,不是担心李安的身份曝出,而是因为这不符合规矩,在贞观六年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慢慢的开始不分爵了,担心的就是尾大不掉,要是今天从李安这里开个头,那不是一个好事情。
这《两度帖》就是信,原文不说了,就说说白话文: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稚奴伱的书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
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
这样李大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所以李世民笑着摇了摇头道:“想要以此来封爵,还是不行的,如果李安想要封爵,那他就必须要拿出和上次马蹄铁一样对大唐有利的神器,或者他要立军功,大大的军功,不然,朕不会封爵的。
所以现在朕只会保证李安的安全,不会有任何人动他的产业,这就是朕和他的交易,稚奴你懂了吗?”
懂了吗?
没懂,不过,李治也不敢继续的纠缠,他就是这么一个性子,眼看没戏,他也只能告辞离开,不过,好在他已经帮李安完成了一个任务,李世民现在收了钱,那么香皂的生意,应该是没有人敢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