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上早朝(求追读)  大明:长生天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7章 上早朝(求追读)

但是此时的大明朝已经不再是仅仅靠土地来创收的落后封建王朝了,它的工商业已经十分发达,尤其是江浙及福广一带,工商业和对外贸易都十分发达,富得流油!

因此与其想着如何更进一步地压榨农民,不如想想怎么规范一下税收制度,尤其是对工商税的征收,随便让那些江南富商们出点血,就能收上来数倍于普通农民的赋税来,光指望着农民,就是把他们榨成干,碾碎了,也养不起这么大的大明朝啊!

所以,那些上疏要求调整赋税的,与其说是为国为民,倒不如说是为了他们自己。

朱天启自然是不想遂了他们的意,可是如果自己不同意他们的提议,而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征税目标转向了富商地主,却又是侵犯了大多数官员士绅的利益,而这些人却恰恰是大明朝最有能量的一批人,他们要是闹起来了,可比农民起义难应付多了!

因而,对于赋税的改革,只能是一步一步来,不能操之过急,但是改革是必须的!

朱天启的改革目标很简单。

第一,赋税制度要尽量简单,制度越简单,官员作弊的机会就越少;

第二,征税对象要向高收入群体倾斜,而对于贫困群体则要有相应的豁免政策!

定下了这个基准,朱天启正是宣布,自己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明天开始,上早朝!

第二天一早,已经数月不上朝的皇帝朱天启,终于再一次出现在了大臣们的眼前,随着钟鼓司奏乐,在手撑伞盖、团扇的锦衣卫力士们的拥簇下,走上了金台,端坐于设在皇极门上廊内正中的御座上。

按照早朝的规矩,先是鸿胪寺奏报入京及离京官员名单,由皇上决定要不要接见,然后是处理边关紧急奏报,再然后才是处理一般朝政要务。

官员朱天启大多是不认识的,所以自然是不会接见,至于边关事务,现在倒还真没有什么边关危机,刚刚取得的“宁锦大捷”,让皇太极一时半会儿不敢再来犯边,再者说,孙承宗和袁崇焕入京之前,他不想跟任何人谈论军务!

所以今天上朝着重要讨论的,就是关于赋税改革的问题。

朱天启知道他们为什么着急,这“一条鞭法”之所以会推广不下去,还不就是因为它侵犯了士绅地主阶级的利益?

明朝赋役制度十分复杂,也就导致了这里面可以作弊谋利的方式有很多,一条鞭法的施行,把赋役合并,简单粗暴,地主们很难再作弊,避税谋利,所以自然是群起反抗的,因而张居正一死,也就逐渐被废除了。

果然不出朱天启的所料,对于赋税的问题,他着急,大臣们更着急,当即便有人轻咳一声,上前跪地,一脸正色地高呼一声:“臣钱龙锡有本请奏!”

再者朝廷征收工商税本就难成体系,往往耗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却征不上多少银子,反倒是让那些负责征税的贪官污吏们趁机发了一笔横财,而那些被逼得家破人亡的商贾们,反倒把怨恨记在了朝廷头上,这等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不如索性废除了便是!”

钱龙锡话刚说完,便有多名大臣站了出来,跪在了他的身后高喊:“臣附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