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纪的话已说完,朱天启扫视了一番殿内百官的神情,便开口说道:“太康伯张国纪只身犯险,漂洋过海前往安南,为我大明采购大米,有勇有谋,所采购的大米总计一百七十万石,尽数运回了京师,陕西布政使司的灾情正是靠着这些安南大米才得以安然渡过。
可以说,张国纪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啊,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自然没有不赏的道理,朕欲封太康伯张国纪为太康侯,不知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钱谦益一带头,后面的大臣们自然都跟着施礼表态:“臣附议!”
张国纪闻言赶忙跪地谢恩:“臣张国纪,叩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
要知道,安南现在可是正在打仗,这时候只身一人留在安南那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故而不论是能力还是胆识,张国纪都是令人钦佩的。
因此钱谦益当即带头出列,施礼道:“皇上,张大人为朝廷立下如此大功,理应封赏,臣等不敢有半点异议!”
张国纪此去安南本就困难重重,能够克服万难,帮朝廷在安南采购到近二百万石的大米,并把这些大米尽数运送回京已属不易,更别说张国纪还主动留在安南看守粮米,一直坚持到了把所有大米都运送完的最后一刻才肯随船回京。
朱天启却是没有急于让张国纪起来,而是继续说道:“另念及太康侯擅长筹粮输粮之事,以后朝廷筹运粮草之事便由太康侯你来统领了,朕赐你尚方宝剑,凡是敢阻拦干涉你筹粮输粮之事者,皆可先斩后奏!”
张国纪先是行礼叩拜,随后便当众向朱天启禀告了此次安南之行的具体情况,虽然朱天启对这些情况早就通过锦衣卫的密信和张国纪的奏疏了如指掌了,但是这些事情百官们不知道啊,也得让他们好好听上一听。
朱天启微微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朕今天就做主了,封张国纪为太康侯,赐蟒袍玉带!”
而对于刚刚朱天启对张国纪的封赏,朝中百官也都纷纷议论和猜测了起来,不过一时之间大家都想不到皇上此举的用意,就连钱谦益和钱龙锡都猜想不到。
他们最后讨论出来的结论就是,要么是皇上一时兴奋,感觉给张国纪封侯还不过瘾,便又赏了一把尚方宝剑,以示恩赏,至于后面说得那些话就不必多加在意了,可能完全就是场面话。
毕竟这朝中被赏赐过尚方宝剑的重臣也是有几个的,但这玩意儿虽然说是可以拿来先斩后奏,可是谁也没敢真那么干过,顶多是拿出了吓吓人,说白了这玩意儿就是个被皇上宠信的象征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