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启随后继续说道:“不过你也不必担心,虽然你们朝鲜的军队现在是差了一点儿,但是以后不会再这么差了,我大明以后会帮你们练兵的。”
李倧听完了金尚宪的翻译,赶忙对朱天启施礼回答:“大明天军的神威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大明的火炮和火铳真乃神物,普天之下,都难逢敌手!”
李倧虽然有些小小的失落,但还是恭敬地对朱天启施了一礼,“感谢大明皇帝!”
三日之后,册封典礼在皇极门前举办,典礼流程比较繁琐复杂,不过其中重点是李倧需要向朱天启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以示臣服。
这次带给李倧的震撼可远比之前进宫面圣的时候要大得多了,毕竟李倧连红夷大炮这个级别的火炮都还没有见过,更不要说现在明军配备的新式钢铁巨炮和改良后的钢铁红夷大炮了。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金尚宪离开大明还不到半个月,便再一次来到了京师,呈上来朝鲜国王李倧亲笔所写之国书,愿意答应大明开列的所有条件,遵从大明的安排,随时可以前来大明接受册封。
如今已经进入了腊月,册封李倧的事情总不能安排在年根底下或明年正月里,所以日子定的非常靠前,以至于对于李倧来说,时间都是非常紧迫的。
李倧顿时转忧为喜,点头道:“好,那寡人便同意亲自去一趟大明,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
因为李倧是通过发动政变,从他叔叔光海君李珲手中夺得的王位,最初他派人去大明请封的时候,甚至还被大明认为他是篡位者,而拒绝册封他为朝鲜国王,后来也是多次请毛文龙帮忙给大明上书请封,才终于求得一份准封圣旨。
李倧是没想到这刚说了几句话,大明皇帝就要回去了,这饭明明都还没吃,这般丰盛的酒席,岂不是浪费?
可是他现在哪里顾得上考虑这些,赶忙起身,跟了上去,恭送大明皇帝。
以后大明的疆域将越来越大,但未必所有的领地都要通过战争手段取得,如果对方直接投降,向大明臣服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看完了我大明京营将士们的操演,朝王感想如何啊?”
李倧缓缓点头,感觉金尚宪所说也确实不无道理,再者说,大明对朝鲜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不过李倧虽然心中不解,但是对于大明的安排,他自然是不敢违逆的,所以还是乖乖地安排人收拾行装,乘着大船从汉城出发,前往大明了。
其实朱天启哪里是着急,他是对这个册封典礼不在乎而已,对他来说,什么黄道吉日都不重要,随便挑个日子给朝鲜国王搞个册封典礼就算完事了,明年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哪里有时间总在李倧身上浪费。
李倧自然也不急着回去,反正来都来了,多住上几日也是无妨。
李倧本来还感觉让他亲自离开朝鲜,去大明接受册封还有些面子上挂不住,毕竟朝鲜再小,他也是一国之君啊。
然臣认为,如此一来反倒比起之前那般不闻不问要好上许多,大明干涉得越多,便越可以帮助我朝鲜壮大富强,我朝鲜定可受益颇多。”
如今信王朱由检已经离开京师前往河南布政使司的信阳州就藩(封地位置取自野史),他原来的王府便空置了下来,如今正好作为李倧在京师的临时住所。
随后朱天启又给他颁发了册封诏书,以及一枚金印,这对于李倧来说,应该是此次前来接受册封的最大收获了。
大明方面,朱天启本以为自己开列的这些条件,朝鲜是很难接受的,甚至会拖延许久才能做出决定。
而这样的火炮,明军竟然足有上千门之多,当然,这只是京营里的部分军备而已。
李倧听了这话,顿时面露惊喜之色,当即便要施礼谢恩。
金尚宪在得到大明礼部的通知之后,便火速赶回了汉城,把时间通知给了朝鲜王庭,李倧对于大明的安排也是感觉十分诧异,不知道为何大明安排的时间竟然如此仓促,既然今年已经到了年底,没有时间再去搞这个册封典礼,往后推到明年便是。
朱天启随后便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站起身来,“好啦,朕吃饱了,回宫!”
现在李倧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建奴会被明军打得惨败了,原来明军手中竟然有这些神器,李倧也越来越感觉自己向大明俯首称臣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
有了这枚大明御赐金印,他就成了有史以来,得位最正,地位最合法的朝鲜国王了。
李倧听到了金尚宪的翻译,跟刚刚金尚宪的反应简直是如出一辙,他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扭头看向了金尚宪求证,看到金尚宪微微点头,他这才有些激动地起身对朱天启深施一礼。
看完了京营明军的操演之后,朱天启在营中摆宴款待李倧。
李倧听完这话,还真是无言以对,甚至脸上浮现了一抹红晕,说起自己手下的军队,他自己都脸红羞愧啊。
但是对于这些向大明臣服的藩属国,朱天启可不打算向以前那样,只是落个宗主国的名头,藩属国们除了称臣纳贡之外,几乎不受大明的约束和管理。
随后明军又展示了新式燧发火铳的轮射,几乎没有间断的射击更是令李倧大开眼界,而且这种新式火铳不光是射速快,射程和威力也远超以往的火绳枪,一里之外的木靶都被打得粉碎。
朱天启走到了营帐门口的时候,却又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回过身来对李倧说道:“对了,你有空还是学学汉话吧,朕感觉有人在中间传话,实在是别扭得很!”
说完这话,朱天启便转身阔步上前,乘着龙辇离去了。
倒是李倧,在听完金尚宪的翻译后,不住地点头,远远地对着朱天启的背影施了一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