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不里牙惕
除此之外,在皇上的《进军方案》中,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每进军百里必须修筑一个堡垒或者据点,以此来保证粮饷供给,以及巩固对占领区域的统治。
将来还要将这些堡垒扩建为城,作为对附近区域进行管理的驻所,并逐步向东西方向扩充势力范围,每百里设一据点堡垒,如同星罗棋布一般铺设开来。
大明的北部区域非常辽阔,而且居住的主要是游牧民族,如果不按照这样的方式将无法做到对这片区域的绝对控制和占领。
满桂对于皇上的这项要求是十分理解的,每百里设一据点堡垒可以有效保证大军的安全和粮饷供给,否则大军深入漠北,很容易迷路不说,万一被敌军围堵,切断了退路,没了粮饷便只能等死。
以前明军之所以没有一步一设营,是因为当时的明军还没有如今这些先进的火炮和火铳,做不到以少胜多,所以每设一个据点,必须要留下重兵把守,明军兵力有限,不可能一直分兵多处。
而如今不同了,装备了新式火炮和火铳之后,一个据点哪怕只留下几百人驻守,也能抵御上万人的围攻,新式钢铁巨炮能打六七里远,威力巨大,保证能在敌人冲到近前之前就把敌人的战斗意志彻底摧毁。
而且即便他们顶着炮火逼近了堡垒,还要接受数百门新式虎蹲炮的洗礼,最后,还要面对几百杆燧发枪的轮番齐射。
满桂合计了一下,每行军百里,只需要留下几百人留守,那么只需要几万兵力,便可构筑一条“万里长城”。
从归化城到贝加尔湖大概四千八百里,从贝加尔湖到乌拉尔山也大概是不到五千里,两相合计,正好是一万里。
满桂现在手底下能动的,总共也就是十万人左右,其他的兵力还要留下来负责大同府的防务。
然而满桂没想到的是,一说的罗斯人,土谢图汗部的使者反倒是给他说出了不少他不知道的情报。
满桂不敢耽误,马上整顿兵马,五万骑兵为首,五万步兵殿后,于天启十一年三月二十日开始向北方进军。
不里牙惕的首领和几个头人顿时都被一股前所未有的绝望感所笼罩,在他们看来,这一次不里牙惕肯定是没救了。
直到第十天的时候,他们在前方遇上了几个鞑靼牧民,满桂本打算去找他们打听一下情况的,却没想到几个牧民见到明军的部队之后,都吓得往北方逃跑了。
不里牙惕的首领闻讯赶忙把这几人给叫到了自己的汗帐中,问他们关于敌人的详情。
近年来,罗斯人强占了多处不里牙惕人的牧场,而且还经常对不里牙惕人进行劫掠,杀害了不少族人,企图占领贝加尔湖一带,并让不里牙惕人向罗斯臣服。
满桂听说了这些消息,顿时心里也有些紧张了起来,因为这些情报可是皇上给他的方案中所没有的,看来罗斯人的行动和势力范围可能远远超出了皇上的预估,也不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军力,能不能敌得过罗斯军队,将他们赶出西伯利亚去。
经过一番审讯之后才知道,这些人并不是兀良哈部的人,而是不里牙惕人,他们之所以袭击明军,是把明军当成了罗斯人。
几日之后,后方的步兵队伍赶到,满桂再次拔营继续北上,如今喀尔喀部所属的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都向满桂表达了友好之意,想来在喀尔喀境内应该还是比较安全的。
不过好在这些人说的话还是蒙语,满桂手底下的大同士兵久与鞑靼人打交道,大多都会说蒙语,所以还是能够与之沟通的。
从归化城到乌拉尔山脉这一万里路共需修建据点堡垒上百处,按每处据点留守五百人算,五万人也便足够了,如此一来,自己还能剩下五万人作为机动部队,只是满桂不知道,凭借这五万人的兵力,能不能打得过漠北的喀尔喀,以及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罗斯人。
这些幸存者这才一五一十地向首领说明了情况,告诉首领,这支军队不是罗斯人,而是来自南面的大明,明军的将领还表示,想要见一见不里牙惕的首领,并且愿意帮助不里牙惕人驱逐罗斯人。
因为明军之前击败林丹汗所带来的威慑力,明军北上没有遇到任何阻拦,骑兵部队在前方急行军,一路给后方的步兵队伍留下路标和记号。
兀良哈不再与大明的领土接壤,中间也隔着喀尔喀,可谓山高皇帝远,双方直接连往来都没有了,就更不用说向大明臣服了。
然而就在他们商议到底该如何是好,都感觉一筹莫展之时,却听闻说又有几个幸存者逃了回来,而且还带来了对付首领的消息。
仅仅十天时间,满桂便已经行军上千里了,为了等候后方的步兵部队赶上来,满桂一方面派出小股骑兵继续北上探查,一方面就地安营扎寨。
因此,满桂认为,大军穿过喀尔喀后,很可能会与兀良哈的鞑靼人发生冲突,所以在到达喀尔喀领地的边缘地带开始,大军就要做好战斗的准备了。
然而经过刚刚那一战,听闻这些骑兵们带回来的消息,此次出现在贝加尔湖以南的这支军队,兵力竟然足有数万大军,面对这样一支大军,就算人家没有火铳,他们也未必能够战胜,更不要说他们手中还有先进的火铳了。
不过如今那些臣服于大明的朵颜三卫已经逐步南迁,在京蓟和辽东一带定居,仍然留在兀良哈一带的,都是早期便反叛,且不肯向大明臣服的那些鞑靼人。
满桂吩咐手下赏赐了土谢图汗部的使者,并写下一封致谢的信让使者给土谢图汗部的首领带了回去。
次日一早,车臣汗部的使者也到了,满桂同样以礼相待,热情款待了他,并也向车臣汗部的使者询问了同样的问题,车臣汗部使者的回答与土谢图汗部的使者所说基本无异,所以想来这些情报还是比较可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