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7章 谈判条件  大明:长生天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然而配合后面两个条件,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似乎付出的代价有些太大了,简直是完全沦为了大明的臣属,毫无主权可言了。

而且随后传来的消息更是对让尚丰寝食难安,本来他还认为明军很快就能赶到琉球,只要明军赶到,毛文龙就会逃得远远的,琉球也就安全了。

随后,明军便开始跟随琉球大臣蔡锦的带路,开始在琉球国内全境驱逐和抓捕倭国人,随后一千明军也分别在琉球的各个岛屿上驻扎留守,琉球国王尚丰特意嘱咐蔡锦一定要招待好明军,给予的粮饷支应都是从优的。

毕竟毛文龙跟倭国人比起来,更是让人闻之色变,入侵琉球国的倭国人好歹也是正规军,做事总归还是有底线的,不会做出烧杀抢掠,惨无人道之事,而毛文龙可是杀人不眨眼的海盗,所过之处,那是鸡犬不留的。

松平信纲盯着这份方案沉默了许久,才缓缓抬起头来,看向了谈判桌对面的徐光启,开口问道:“徐大人,贵国所写的这项,给予我国国王册封,这个国王是指……”

在等候倭国答复的这段时间,朱天启也在关注着北方的情况,他已经给袁崇焕下令,让袁崇焕敦促赵率教和祖大寿继续向东,向北进军,要把东西伯利亚全境给占领了。

“天皇”已经传了上百代,在倭国子民的心目中有着神圣而崇高的地位,不论谁作为倭国的掌权者,都无法撼动“天皇”的地位,更不要说将其取缔了。

松平信纲听了这话,顿时感觉更加为难了,这“天皇”称号由来已久,而且与倭国的宗教信仰挂钩,便于掌控倭国的臣民,若是把这个称号给换掉,倭国的政体都将出现很大的动荡。

明国确实早就做好了与倭国谈判的准备,但是“友好”是完全谈不上的。

可是现在明军竟然与倭国在长崎打起来了,而且看样子大明与倭国之间的纠纷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而琉球国便被晾在了一边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北边的毛文龙袭击。

至于长崎海战也是一样,虽然倭国军队的损失十分惨重,远远超出了明军的损失,但是毕竟是倭国先动的手,而且倭国国力不比大明,想要和谈,便只能委曲求全。

所以说到底,德川幕府压根儿就不敢答应大明所提出的这项条件,除非他们不想在倭国继续作为掌权者,继续在倭国混了。

然而后面这三条条件,松平信纲便感觉难以接受了,不仅他无法替幕府做主,而且他相信,即便把这三个条件拿给将军德川家光看,将军也定然是难以接受的。

其二,倭国需要马上撤回琉球国内的人员与兵马,并赔偿这些年来因侵略对琉球国造成的损失;

其三,倭国需要就长崎海战一事郑重向大明致歉,并赔偿明军在战争中蒙受的损失,以下是明国在长崎海战中的战损统计详表;

松平信纲望着徐光启,试探地问道:“我国的‘天皇’不过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并非真正的掌权者,国政大权历来是委托给幕府代为执掌的,而且‘天皇’称号也只在我倭国境内使用,从来都不敢对外宣称,尤其是对贵国,历来都是以‘倭奴王’自称的。

所以能不能将此项稍微更改一下,不必理会‘天皇’一事,改为册封幕府将军为倭奴王,如此一来,以后作为贵国的藩属,倭国也可以更好地听从贵国的号令!”

徐光启听完松平信纲的话,不由得笑了笑,随后便摇了摇头,说道:“不可,此案之上所开列的诸项条件,一字不改!”

即便文禄长庆之役是丰臣秀吉的责任,让如今的德川幕府来承担这份罪责,以及向大明进行赔偿,对于德川幕府来说有些不公,但是既然如今德川幕府从丰臣秀吉手中夺得了天下,那么便理应有这份担当。

而就在琉球国君臣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明军到了,听闻明军到达琉球的消息后,尚丰顿时转忧为喜,亲自带人前去迎接。

这第三条要求倭国向大明称臣纳贡的条件,其实本来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倭国也一直希望能够重新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以此可以继续从大明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琉球国最近也是人心惶惶的,虽然蔡锦带回了大明愿意出兵帮助琉球驱逐倭国人的消息后,琉球国王尚丰和琉球大臣们都十分兴奋。

松平信纲只好答应,送走了徐光启之后,松平信纲便赶忙派人把明国的谈判方案抄录了一份,带回了倭国去,等候倭国的答复。

明国的谈判代表是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徐光启,徐光启早就准备好了明国事先拟好的条件,谈判一开始,便直接将其推给了松平信纲,并告诉他:“如果倭国能够接受明国的这些条件,那么双方便握手言和,重归于好,若是不肯接受,那么便只能死战到底了!”

其四,倭国历来都是大明的藩属,两国恢复关系,自然也是宗藩关系,倭国需要向大明称臣纳贡,大明亦可对倭国国王进行册封和赏赐;

其五,作为大明的藩属国,需要遵从大明的号令,并在境内开辟驻地,以供明军驻兵使用;

如今倭国在位的天皇是明正天皇兴子,她是上任天皇后水尾天皇和中宫德川和子的第二皇女,如今只有九岁。

而西西伯利亚这边,满桂大军与罗斯军队的对峙终于也有了结果,罗斯人终于撑不下去了,他们抛弃了在乌拉尔山下修建的这座棱堡城,撤军回莫斯科去了。

满桂也不客气,当即便派出一队人马,下山将这座棱堡给攻占了下来,作为明军的前方阵地,如此以来,乌拉尔山脉的防线便更加稳固了。

而此时的罗斯国却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应对东方的明军了,罗斯国的西方和南方出现了新的情况,让他们不得不将罗斯国的军队从东方的乌拉尔山脉一带撤回,以应对莫斯科这边更受罗曼诺夫王朝重视的情况。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