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如今这次与泰西人的海战,也确实是个好机会,既能练兵,又能换血。
郑芝龙闻讯马上将情况告知了李邦华,李邦华自然不敢怠慢,赶忙把大明水师的所有兵力和战船都调集到了东番岛附近海域,随后便朝着泰西人舰队驶来的方向南下前去迎敌。
很快,泰西人便为其头脑冲动所做的决定付出了代价,因为即便他们是顺风满帆前进,但是因为船身是横着的,受到的洋流阻力较大,根本就追不上明军的战船,而明军战船即便是没有风帆,行驶的速度却比满帆的战船还要快得多。
只要占领了东番岛,那么便可以东番岛为基地,对大明本土发动进一步攻击,逐步向大明的内陆进攻。
然而事与愿违,他们逆风后退那是要费很大力气的,而明军的战船却丝毫不受风向和洋流的影响,泰西人的战船后退一步,他们便上前紧逼一步,总之就是正好与泰西人保持着八九里的间距,正好可以达到泰西人的战船,而又让泰西人战船上的火炮够不着自己。
明军在做这一系列动作的时候,船头上的火炮可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停止射击,虽然泰西人的战船已经有意识地在进行躲避了,但是船身横过来之后,目标可就更大了,加之三十艘战船聚在一块,想不被明军的大炮打到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按照职务来算的话,李邦华这个海防总督是统管大明水师,以及大明整个海防体系的一把手,也就是说,凡是跟海上作战相关的事情,李邦华都是最高长官,因此此次与泰西作战,李邦华自然还是主帅,郑芝龙还是要作为手下配合的。
这可比他们之前计划的直接进攻濠镜澳,袭击大明沿海地区的作战计划要靠谱得多,毕竟此时的南海海域已经基本被大明掌控,若是从南海进军,向大明的沿海地区发动进攻,那么很可能会被明军围堵,便是他们仗着坚船利炮不怕大明水师的围攻,却也感觉伤亡在所难免。
所有泰西人索性不再后退,而是顺风开始拼命地向着明军的战船逼近,企图拉近双方的间距,给予明军战船毁灭性的打击。
还有就是朱天启也感觉大明水师也该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换血了,大明水师还从未经历过一次像样的大海战,这次与泰西人作战,虽然伤亡势必是惨重的,但是也确实是一次积累作战经验的好机会。
这下泰西人可着急了,他们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明军不进入己方的射程之内,自己纵然有多少火炮也是徒劳,根本就打不到明军的战船,而偏偏明军的火炮射程更远,反倒是能够打到自己,像这样只能被动挨打的局面,其结果必定是以己方舰队的惨败而收场。
在距离泰西人的舰队还有二三十里的时候,郑芝龙下令全部战船停止前进,随后便让郑芝豹率领十一艘蒸汽明轮战船率先上前迎敌。
泰西人的战船上可没有在船头或者船尾安装钢铁巨炮,如今又是把侧舷对准了明军的十一艘蒸汽明轮战船,所以根本就无法攻击两侧的明军船只。
郑芝龙自然也能想到泰西人很可能会把东番岛作为首选进攻对象,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他都加紧派出船只在附近海域进行探测和警戒。
终于,在泰西人的舰队到达马尼拉的十日之后,郑芝龙接到手下送回来的消息,在东番岛的东南方向二百里外,发现了泰西人的舰队,数十艘占据正朝着东番岛驶来。
李邦华对郑芝龙也是敬让三分,事事都主动征询郑芝龙的意见,与其进行讨论和商议,可谓是一派和气。
现如今大明水师的大小战船虽然足有数千只,但是九成以上都是老旧船只,跟附近的海盗作战还能开出来凑凑数,真要跟泰西人的舰队打,就都是炮灰了,而这些老古董们,朝廷偏偏还得每年着大把的银子供养维护着,这钱实在的有些太冤枉了。
只不过如今郑芝龙的身份可是今非昔比了,他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海防总兵,而是东番布政使司的布政使,兼任东番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使,同时还是皇上钦封的东番伯,地位俨然已经超越了李邦华这个海防总督。
泰西人们见到大明水师突然出现在了眼前并未感到丝毫的惊讶,毕竟他们本来也不是前来偷袭的,如今大明水师现身,他们反倒不用担心遭受大明水师的埋伏,至于要与大明水师作战的问题,他们是没有丝毫担忧的,毕竟在他们看来,大明水师战船落后,不足为惧。
不过好在两人之前就相处的十分融洽,配合得也十分默契,倒是也不在乎在谁是主帅的事情上争个高低,郑芝龙也很给李邦华面子,推崇李邦华作为本次作战的主帅,而甘心在其帐下效力。
泰西人本以为迎着明军战船的炮击冲上前去能够讨到些便宜,却没想到依然是无法接近明军的战船,而面对明军战船的炮击所受的损伤也越来越大了。
等泰西人意识到自己决策失误,回过神来的时候,他们这才发现,明军已经将其团团围住,而明军的十一艘主力战舰依然躲在他们战船的射程之外拼命朝着他们射击。
一愣神儿的功夫,一艘战舰的船头中炮,被炮弹砸穿了一个大洞,海水开始狂涌入船舱之中,眼看着就要沉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