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常静静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次日,兴奋中的朱镜静就带着太子妃给她的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柳家村。

朱元璋想到这里,便问了下情况。知道朱镜静去东宫那边,倒也没多想,等忙完了老四的事情,再和她去谈谈吧。

张一凡这边一听,很自然地就认为,原来静静是来自郑国公府上。

想着要好好表现,张一凡也没多话,给木匠交代了之后,就重点给泥瓦匠们讲解他的水泥窑。

从开国以来,他发现有些情况,让他有些担心。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之后,柳家村里那边,有人来喊吃饭了。

这些情况,特别是周围有一堆文武聚集的老兄弟,让朱元璋感觉有些不安,并且因此更加敏感了起来。

所有的这些,对于这个时代的熟练工匠来说,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唯独就是想不到,原来建窑还可以这么建。

这泥瓦匠倒也没有说谎,因为太子妃就来自郑国公府,这次给出的人手,没有以东宫的名义给,那样会惊动太子朱标,而朱标的迂腐,显然不适合参与到这个事情中。因此,太子妃就以娘家那边的名义给了这些人力物力。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绝对是南京城中勋贵,要不然,不可能在短短一天不到的时间,就凑齐这么多人力物力。

还有,让他们举荐人才的时候,经常举荐自己的乡党。以至于朝堂的文官体系内,也有许多官员以那些老兄弟为首是瞻。

朱镜静一开始是在边上听得,后来她发现这些泥瓦匠因为她的存在,有些拘束,她怕影响张一凡建窑的事情,就带着她侍女和侍卫去看鸟笼去了。

为此,他也寻思了破解之法,就是重开科举。但是,科举只是重开了几年,就是各种弊端,以至于他不得不在前几年又停掉了科举,重新恢复了举荐制。

一如其他人一样,干儿子收了一大堆,并且作为监视各地领军将领的眼线派出去,对于有才能的,再加以重用。

坐上了龙椅,跟着他打天下的兄弟,自然要共富贵,但是,这其中,又有一些讲究。

不过朱镜静不在身边,他便问和他一起的泥瓦匠们道:“伱们是哪个府上的?”

这个时候,张一凡连比划带讲的,甚至还在地上画,总算是讲得差不多了。

她不但带来了不少泥瓦匠,木匠,而且连带着建窑用的各种砖头材料,也都拉来了。

于是,他在心中琢磨了起来。

常遇春有个女儿嫁给朱标,贵为太子妃,这个是比较有名的事情。但是问题是,常遇春还有另外的女儿么?叫常静静?

想到这,张一凡不由得挠挠头。说实话,他以前读到朱标的事情时,有看过太子妃的一些记录。可就算这样,他也没看到太子妃叫什么。那就更不用说,常遇春另外女儿的事情能在历史上留下几笔了。是不是叫静静,真得是天知道了!

静静的大嫂,应该就是常遇春大儿子的老婆。他家的老爷,肯定不是常遇春,因为已经死了。那是常遇春的大儿子?这不是应该叫大哥么?难道一家之主,就得是老爷来称呼了?

感觉好像有点不对,但是张一凡又不敢肯定这感觉是靠谱不靠谱,因为,对于古代的细节实在了解不多。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