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隐忧
别人以为开国皇帝有多威风,但是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他的处境有多艰难!
这个艰难,不是说他的皇帝位置坐不住,而是他想要的,并不只是他当皇帝而已,是要他子孙后代也能安稳当皇帝,不说千秋万代,至少要能延续几代!
他可不想他创建的大明朝,最终像五代十国那样,又或者像魏晋时候那样。哪怕是像前宋那样,也不是他所喜欢的。
可是,开国这几年来的局面,并没有让他满意。
首先,前元未灭,始终惦记中原。
另外,沿海的倭寇,也是一大祸患,前几年的时候,甚至连他派去倭国的使者,都被倭国那什么亲王杀了五个。虽然武将纷纷要求讨伐倭国,但是他考虑到前元的例子,因此都忍了。
就这,其实还不是最主要的。
对他来说,最主要的还是缺少忠心可靠又有才能的人才。
想着这个,朱元璋不由得又翻了个身。
人才的事情,真得是困扰他太久时间了。
还没有夺取天下的时候,只要是人才,不管文武,全都接纳之。
在他求贤若渴之下,闻名来投有之,身边人举荐亦有之。可光是这样,人才还是不够用。
想了下洪武九年会发生什么事情,张一凡就记得好像有空印案,但是这和勋贵并无关系,应该和静静也没关系才对。
朱元璋听到了,便翻转身子,看着自己这个结发妻子,回答她道:“要不过两日,你给镜静透露下,让她有个准备吧?”
这么想着,张一凡倒也没有过多担心,继续忙柳家村的事情。
他打算把朱镜静嫁给李善长长子的事情,已经给马皇后提及过。希望这么做了之后,能让李善长感恩,多为他考虑,为朝廷考虑。
前元分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这十个等级,次末等中的儒,朱元璋都是要的。当然,这肯定和他出身丐没关系。
洪武初年的科举制度,缺少各项公平的规章制度,又让科举成了舞弊的场所,科举过不过,只和钱以及人脉有关系,和真平实学并没有多少关联。
李善长和胡惟庸关系甚好,还是姻亲,他们位居大明朝的高位,那些由他们举荐的人才,也都围绕在他们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
勋贵可能会受影响,似乎也是有可能。
不但如此,朱元璋还发现,举荐制下,任人唯亲,唯利是图等等弊端,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为此,他最终选择了以前中原王朝的科举制来选拔人才。
他在位的时候,能压制这些臣子,可万一要是他不在了呢?
还有,如今朝中的官员,不是在前元当过官,就是前元成长起来的读书人,无不沾染了前元的风俗习惯,贪污腐化,根本就是日常而已!
为此,朱元璋下了狠心,宣布谁要敢贪的,六十两银子以上就扒皮充草。这并不只是说说,还真这么做过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