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他一指自己身上,然后才接着说道:“陛下请看,如果不是因为惧怕,又岂会如此狼狈!”
虽然国宝还没有定论,但是并不妨碍他用国宝这个词来强调重要性。
毕竟一边是李佑,一边是一介草民,真相如何,真得是显而易见的!
胡惟庸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了。如果这个乡下小子的控告真属实的话,那他那侄女有可能要守活寡了!
这个场景,他肯定不愿意看到的。可是有燕王作证,那谁还能质疑燕王作假证?燕王一贯以来,也不是会说谎的人啊!
不管如何,胡惟庸还是要努力下的,就听他向朱元璋奏道:“陛下,此事不能偏听一面之词,微臣以为,不如传另外一个当事人当面对质!”
朱元璋一直很严肃地听着,但是,听到他后面这句话,看着他夸张地展示他的狼狈,差点就失态了。
没人能想到,这个事情竟然还有这个内幕。
不得不说,对一般人来说,确实会有这样的担心,因为对头的势力实在太大了!更不用说,张一凡还只是一个乡下小子。
要不是知道这小子是因为要赶来阻止李善长求亲,还真要信了这个小子的鬼话了!
如今好了,他这么个说法,不但能解释他敲登闻鼓也算符合规矩,并且还能解释他为什么连诉状都没有,因为吓的!
这么想着,他们便立刻转头看向燕王,试图求证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不过,虽然真正原因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却不会揭穿,甚至还乐意张一凡揪着这个事情,好歹能顺便敲打下李家了。
又是水泥作坊,又是要被带走,就这样一个场景,大殿内的这些文武官员,自己都能脑补出当时的情况了。
朱棣一直只是在吃瓜,结果没想到,吃瓜吃到后来,竟然吃到了自己头上。
大殿内的官员一听他的话,顿时都是一惊。这个事情,竟然还牵扯到了燕王?
如果说只是一些草民的话,其实还有转圜的余地,可这里面还有燕王,那就难了。
因此,他便站出来,尽量让自己不那么凶恶,免得眼前这个小子又说他害怕:“你可有证据?如若诬告,一旦查实,那是要严惩的!”
稍微沉吟片刻之后,朱元璋最终还是点点头下旨道:“带人!”
好端端的亲王大婚,最后一个步骤,扫尾阶段突然就变成了审案现场,这个变化之大,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李善长看着这一幕,目光闪动,显然,他也是不甘心事情完全按照张一凡所说那样发展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