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章 71知恩图报(第二更)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说朱镜静,只是说钱是朱棣给得。反正确实是朱棣给得,朱棣也在身边,可以证明。

到了地头之后,只是抬头看到柳家村时,他便愣住了。一如之前的太子妃、朱棣等人一样,震惊了!

不得不说,在这个普遍都是平房的年代,特别是在从未见过水泥的人面前,突然出现一个村子全部都是水泥修建的两层楼,隐于许多已经长出嫩绿枝叶的柳树间,真得是非常震撼的。

在他进去之前,已经有近卫先行进去戒严了。

朱元璋当然不管这些,进了门,是个院子,地上大部分都是水泥铺就,进入房子,摸摸墙壁,四处转转,甚至还去了楼上,到了阳台,眺望下附近的景色。

于是,他当即一挥手,就带着文武官员前往河边。

朱元璋坐久了金銮殿,难得这么跑一次,让他回忆起了当初还是红巾军时候的南征北战。遥想当年,意气风发起来,身上的热血仿佛又燃了起来,让他的心情很是不错。

结果,让人意外的是,去传旨水泥作坊的那些人过来开工,却没找到人。

水泥修建的房子,在外观上也和这个时代的房子不一样。

在张一凡去换衣裳的时候,那个被抢了马的侍卫,终于赶回来了,给朱元璋禀告了情况。

他为了镜静,如此之拼,也不枉镜静在后宫发的脾气了。

站在村头第一家,朱元璋当即吩咐道:“把此间主人叫来,说朕要看看他的房子!”

不知道多少快马在这条官道上踩踏,泥水飞溅,让不少已经开始养尊处优的文官都受了罪。

胡惟庸一直跟在朱元璋的身后,看着朱元璋的表情,他就知道朱元璋很满意,但是,他不满意啊!

他在想着时,张一凡已经主动说道:“陛下,可移步去河边一看,那边有一段河道是用水泥修了的。”

整个过程中,他一句话都没说。

其实,元末明初的大部分汉人聚集的村子,偏僻一点的,都是以茅草房为多。

……………………

一直到朱元璋参观完了张一凡的家,再沿着水泥路一路走下去。这其中,也随即参观了另外几户人家,等到走完柳家村的主干道,看到所有的房子皆是一样布局后,他才看向张一凡确认道:“用水泥修建这个村子,了多少时间,用了多少钱?”

朱元璋一听,当即点头。这个水泥这么好用,那是如何烧制的,他当然也是有兴趣了解的。

不得不说,朱元璋其实也是一个颜控。他之前开设科举时,原本排名第一的才子郭翀就因为相貌不为他所喜,就点了另外一个人吴伯宗为状元。

至于其他文官武将,也皆是没有说话。只是如同朱元璋一般,在打量着眼前的新鲜事物。

此时,在马皇后这里,她其实是已经认可张一凡了。但是,最终决定的,还是朱元璋。

朱棣在边上听到,便开口答复他道:“这个简单,边上这个就是水泥作坊,不妨让他们现烧制一遍,父皇便能知道个大概了!”

燕王朱棣在边上听到,给他补充道:“父皇,儿臣见过翻修前的村子,都是茅草房!”

这不,听得差不多之后,他都有兴趣和张一凡聊天道:“你为何会想到要成立一个村社这么奇怪的东西呢?”

随后,朱元璋带着一大群文官武将,赶往柳家村。

那怎么办?就不做点什么?

眼珠子一转之下,胡惟庸便立刻抢先一步,在朱元璋定性之前,就奏道:“陛下,微臣以为这个水泥的价格也是关键,不能光听这水泥多少钱,总要眼见为实,估算出真正成本才行!”

“陛下,据村里人说,那些人担心张一凡,就在张一凡赶去京师之后,也跟着去京师找他了!”

在经历过三十里的泥泞官道之后,踏上这水泥路,绝对有一种鲜明的对比感受。

如果这个水泥被朱元璋定为国宝的话,他多没面子,被打的脸,过去这么久了,只要一想起来,就还隐隐作痛呢!

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水泥真得是闻所未闻,对于朝廷来说,绝对是个非常有用的东西。包括修筑边疆长城以及城池等等,都能用到。

柳家村一行,她肯定是没法去的。甚至从此以后,在事情有个结果之前,她估计都出不了宫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立刻想起张一凡说这个水泥用在兴修水利方面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朱元璋领着一大堆文武大臣,驱马踏上了水泥路时,一个个也都低头去关注那水泥路,眼神中都是好奇。

朱元璋一听,不由得眼前一亮,顿时被张一凡描述的前景给吸引了。

真要是那样的话,他开创的大明帝国,那是远超汉唐,而他,也会是千古一帝,不为过吧?

他正高兴着呢,却听李善长忽然一声冷喝道:“好大胆,你乃一介草民,位居乡村之下如何能想到陛下?该不会是想着以此吸引刁民造反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