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朱元璋的想法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发展的问题。
就是朝廷如果真实施这种政策的话,随着人口的增长,那么人均粮田的数值,肯定会越来越少,但低于某个红线的时候,依旧会爆发饥饿危机。
因此,朝廷必须要保证这样的事情不能发生。那就有两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迁移人口,减少分当地粮田的人。
第二种,就是增加粮田数量,开荒之后就只能开疆拓土了。
当然,还有第三种方法,就是提高亩产来降低饥饿红线。但是,在这古代,不如前两种来得更直接。第三种,可以作为补充。
这个事情,张一凡没有给香山县的百姓解释的必要,因为不存在这种可能。
此时,张一凡还在解释这个政策道:“如果某人不想种田,觉得做其他事情能赚更多钱,日子能过得更好,那么他可以把这个粮田转租给别人,但是本人到时候依旧要承担交付给官府的租金,也就是赋税。对粮田的使用期限到了之后依旧要收回粮田重新分配。”
说到这里之后,他提高了一些声音,重点强调道:“因此,接下来的时间,你们要尽快完成全县户籍登记以及粮田丈量。限你们一个月之内完成此事。退堂!”
说完之后,张一凡一拍惊堂木,宣告本次会议结束,自个回转后衙去了。
好家伙,香山县的人口,直接翻了二番。粮田也是翻了一番。
“就算在香山县设立水泥作坊,所得用于支出怕也不够。”朱标听了,摇摇头说道,“一凡说了,沿海受风灾、水灾之祸患甚大,因此水泥需要的多,可这个钱,按照他的意思,也是要官府来出的。”
顿了顿,他又补充说道:“就算田赋这一块,按照他的做法,将会比以往多很多。可是儿臣以为,这多出来的部分,依旧是不足以抵消雇佣替代劳役的支出!”
“凡哥,好热闹的,不去真得可惜了!”二牛匆匆而入,看着张一凡用羽毛笔在写东西,忍不住兴奋地说道,“几乎全县百姓都来了,啧啧,扶老携幼,都在说驸马青天老爷呢!”
虽然香山县的百姓肯定不愿意那些隐户跑来和他们分粮田,但是,张一凡愿意啊!
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什么都没有粮田来得重要。
朱元璋听了,便提醒道:“这小子在奏章中要求设立水泥作坊!”
随后,一连串的麻烦事找到他头上来了。
张一凡听了,转头看了他一眼,当即笑着说道:“别的地方不好说,但是,在这香山县却是绝对没问题的。”
比如,隔壁番禺县的百姓,听说之后,纷纷跑到香山县这边来打听情况。
可是,逃跑的隐户肯定不干啊,直接喊冤。
………………
“呵呵,我这是胆小,见不得血!”张一凡在老婆面前,丝毫不在意暴露缺点,笑着回答了一句。
可这么一来,那些乡绅不干了。特别是其中一个黄姓乡绅,嫁了个女儿给永嘉侯,去永嘉侯那边一说,永嘉侯不可能去找驸马的麻烦,但是可以折腾道同。
“什么?”朱镜静听了,一时听不明白,一边伸手递过来一块毛巾给张一凡擦手,一边疑惑地问道。
户籍革新,粮田归公,每个人保证分到粮田,废除劳役采用雇佣法等等。
朱标明白他爹的意思,同时,他也好奇,先静观其变吧!
“这个不管!”朱元璋听了,无所谓地说道,“不管打倭寇还是剿海盗,都让老四自己决定。他要去便去,不去就不去,都在他的职责范围内。”
而今,更因为他的身份高贵,皇帝给予了最大的权力,不归地方管,任凭他在这个一亩三分地,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那就又有了最大的依仗。
如今,随着马如海和他的同伙犯事被抓,那就等于香山县的大部分粮田,就已经被罚没成了官田。
张一凡干得这个事情,比如粮田收归官府所有再进行分配这个事情,是在最初的奏章中没有的。
张一凡把他这边的情况,让朱镜静写了奏章之后,立刻发往京师;同时,他也全身心投入了户籍登记和丈量粮田的工作中。
所有粮田,都要归于官府所有,就这一条,是他最担心的。
如果在别的地方,有各类豪强乡绅,甚至还有官员或者皇亲国戚存在的情况下,要把他们手中的大量粮田吐出来,真得不大可能。
说到这里,他看到朱元璋想说话的样子,便知道朱元璋想说什么,便马上接着说道:“诚然,香山县比较偏僻,还未有免税粮田之类的。但是,儿臣看一凡的做法,该是就算有,也可以按照此等方法处理。而后,再免除免税粮田的租金,也就是赋税。如此做法的好处,就是这些免除的额度,能和户部这边核对,避免投献隐田之害!”
这么一来,道同就有点苦逼了。
看到驸马县令走了,县衙大堂内的这些人,顿时就议论开了。
驸马县令在香山县要实施的新政,真得是闻所未闻,想不讨论都不行。
真心把道同给难了!
二牛一听,立刻往后跳,眨眼间就跑没影了。
外面的动静,实在太大,哪怕离县衙有点远,依旧能听到一浪高过一浪的动静。要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进行什么比赛呢!
比如说,收买县衙这边的,伪造文书,说逃走的隐户是他们家奴,那就有理由追回来了。
他的目的,是要试验那些政策到底有没有效,而不是给你这个驸马去增添政绩!
朱元璋听了,果然不再说话,只是点点头,示意儿子继续。
此时的武英殿内,就没有外臣,说话也就可以随心所欲一些。
这场面太血腥了,张一凡哪天刚巧病了,就让去掉了暂代两字的典史张三监斩。
洪武皇帝旨意,马如海等同伙,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判了个斩立决。其他人充军,发配到西南去了。当然了,为首的马如海,剐刑。
张一凡的这个政策,因为这个事情,最大的阻力就没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