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3章 朱元璋偷学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这里的百户,自然是朱元璋的亲卫之一,随着戚祥一起来的,正在操练一班新兵蛋子。

张一凡听到她这话,神秘一笑道:“你先猜,看你能不能猜到?”

张一凡一听,用手指着街道远处,一处比较明显的地方说道:“看到那个客栈没有,以前属于那大胖子的,抄没之后被他租了过去,钱庄第一笔贷钱的,就是他,招了些街坊邻居,把这个客栈给开起来了。”

这里的水泥作坊修了快一个月了,因为不管是物资还是匠人的水平,都没有当初在柳家村时候好,费的时间也就长了不少。

朱五听了,便答应一声。

“驸马,你们退后一点,有情况。”身边的一名侍卫,抽出了兵刃,同时提醒张一凡道。

果不其然,朱元璋同学偷学了!

不过想想也正常,广东这边,要有敌人的,那就是打海岛,或者山贼。这些敌人,其实和倭寇差不多,用鸳鸯阵那是正好!

修筑水泥作坊的匠人,包括泥瓦匠、木工、铁匠等等,香山县内不够,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去广州城那边雇来的。

大牛一家以前都在柳家村水泥作坊做工,最后跟了张一凡才出了水泥作坊。相对壮实的二牛来说,大牛脑子更灵活一些,这个水泥作坊就由他负责了。

就这么,他们说着走着,很快就出了县城。

戚祥在这水泥作坊附近设了一个百户所,可以就近保护。

“他是个有头脑的。”张一凡听了,点点头说道,“客栈被他搞得风生水起。”

如今香山县境内,已经没有山贼,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海盗了。

其他人听了,也是有点奇怪。自古以来,食盐不都是煮出来的么?

张一凡听了,转头看了下。就见身后远处,有两个人正在埋头赶路,两条腿走路那种。

“石炭?”朱镜静听了,有些意外,不过很快回过神来,便疑惑地问道,“可广东这边好像没有石炭啊,至少我们香山县哪来的石炭?”

这个水泥作坊,差不多和柳家村的那个一样。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吩咐朱五道:“过去问问情况!”

就这么的,一路猜着,下了官道之后,朱五便凑过来向张一凡禀告道:“驸马,那两个人也下了官道,跟着我们一路的。”

“呵呵!”张一凡转身一看,当即笑着说道,“这个我知道,那是他们的名字,贴自己身上,随时可以记自己的名字怎么写,还有熟人的名字怎么写!”

后世的服务员,也都有在身上戴上员工号和名字的标签,但那是为了让客人知道是谁在服务,是服务措施的一种;

可如今,香山县的这个,却是老百姓自发地想出来,想方设法地学识字。

张一凡看了看,并没有多少建议可以提。反正就按部就班,以柳家村水泥作坊参考便是了。

张一凡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这个水泥作坊。

只听张一凡对朱镜静又说道:“听说是张六想出来的,就是张三的弟弟,当初由他去谈车钱的那个。然后其他人看到,纷纷学了去。我估计着,过段时间之后,会这么做的人更多!”

看清楚情况之后,他转回了头,笑着说道:“看样子不可能是贼人吧?就算是贼人,有你们在,还怕这两个人?说不定他们只是路人而已,刚好和我们顺道。等回头我们拐去盐场,下了官道,他们要还是跟着的话,伱再去盘问下好了。”

不得不说,在金钱的刺激下,老百姓的想法也是无穷的,竟然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

张一凡这边,继续转回头,和朱镜静说道:“如果确切地说,也还是煮盐,但是不用砍柴烧火来煮。”

张一凡听了一笑,正要说话时,忽然,就听朱五驱马走近两步,向张一凡禀告道:“驸马,我们身后有两个人,好像一直跟着我们!”

看到张一凡和朱镜静到来,大牛连忙过来迎接,张口便报喜道:“凡哥,嫂子,水泥作坊差不多过个五六天的样子,就可以开工了。”

“食盐不用煮的,还能怎么来?”朱镜静听了,有点想不明白了。

张三这个名字太普通了,一个县就有好些个。

张一凡其实也看到了,因为朱五在这两人的身后,已经伸手把挂在马上的骑枪摘了下来,枪头斜向下,有防备姿态地,应该是押解这两个人过来的。

张一凡并没有冒险,任凭三个侍卫护到了他们的正前方。

离得近了之后,他发现那两个人可以说又黑又瘦,一看就知道是长年累月被太阳晒的原因。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