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合则两利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过了一会之后,张一凡终于开口说道:“本来我还想着,毕竟相识一场,我想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有立功表现,这样我也好向陛下上奏,替伱说情。虽然说,不一定能恢复你的荣华富贵,至少能让你少些受罪。不过我发现你好像并不需要,已经习惯了看门,那算是我多事了!”

以前的时候,香山县穷,所以教育这一块没法做。但如今不一样了,可以在教育这一块多做一些事。

有这奖学金在,那不是家家户户都会送小孩去读社学,并且读不好就打屁股的那种了?

他们在想着,张一凡这边继续说道:“县学之外,另外再设藏书阁一座,诸子百家,任何书籍,只要审核通过,皆可收藏,付馆藏费。不限户籍,皆可借阅。”

在县衙会议开完之后,轰轰烈烈的基建再度开展之时,张一凡便着了便装,在朱五等人的护卫下,往北城门而去。

香山县,是他的耻辱之地。就连这里的百姓,话语中都透着对他的鄙视之意。

听到驸马开口说话,朱亮祖便抬头看向他。

说真的,他带兵南征北战,去过不知道多少地方,以他的眼光能看到,就算是京师,怕也没有这里有活力!

这里的人,都是充满了希望,每个人都有干劲,肉眼可见的变化,被他这个守门人见证。

朱亮祖听着这些话,气势一泄,脚步越走越快,就想着赶快到目的地。这些香山县的人虽然不吐他口水,但是那些话太扎心。

来到香山县的时间久了,他也终于听说了驸马县令的事情,知道了香山县的变化。

朱亮祖看到朱五等人,竟然和驸马一个桌在吃东西,很是有点吃惊。

这个活虽然轻松,但是每天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人,都能见识到原本的侯爷,如今是个什么情况。

堂堂世袭侯爵,最终竟然沦落至此,被普通草民给鄙视了!

他想愤怒,却又愤怒不起来。经过广州和番禺两地,他已经体会到了他此时身份面对那么多草民的后果。

可这一次,看到驸马离他越来越近,并且好像真得是冲他而来时,他明显有点紧张了。

此时,朱亮祖已经抬头,只是表情有些复杂,看着张一凡道:“你为什么要帮我?”

风里来,雨里去,就只是成了一个真正的普通人。就算他曾是叱咤风云的将军,也被时光消磨掉了他的菱角和傲气。

以至于在当看门人的朱亮祖,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他。

好歹是开国功臣,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才会在开国功臣中排名二十七位,得封世袭侯爵,握有铁券的那种。

然而,香山县太小,张一凡又多次在公众场合露脸,外加小小年纪就长得帅,身后还有护卫,哪怕他是穿着便衣,也是一下被百姓给认出来了。

香山县这边的百姓,倒是没有吐口水了,可他们的话,犹如一支支利箭,扎进朱亮祖的心中。

“……”

张三听了之后,提醒张一凡道:“驸马爷,虽然这些事情对于我们香山县来说,确实是好事,但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啊!”

当然,真要说起来,香山县最大的一笔财富收入,还是朱棣给的,就是两万多的海盗人口和他们的船,这才是大头。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露出了诧异之色。这要是读书的材料,赚钱比家里的壮年劳力都要强了!

其实以张一凡如今的威望,怎么做都不会有问题,不过要面子而已。

张一凡说完这些之后,便开始说他最为关心的事情道:“如今我们香山县百姓的生活也算是还可以了,因此,接下来在十一个坊都都必须尽快设立社学,只要年龄合适,不管男女都可以入学。香山县户籍的免费。另外,再设奖学金,不管是外地还是本地学童,只要学业优秀,每年皆可奖励十到一贯钱。”

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朱亮祖原本以为,自己会淡定,会不屑。至少在以前他看到驸马进出之时,就有过。

张一凡听了,淡淡地说道:“真要说起来的话,也不算是帮你吧。我只是为了大明朝考虑,觉得你还有些用处。如果能用,那就用;不能用,我为什么要管你,我们又不是朋友!”

“在香山县境内,没有世袭户籍,其中包括军户,都是没有的。采用义务兵役制,也就是说,香山县户籍的,只要年龄合适,就有当兵的义务,到期之后可以选择不当兵和继续当兵两种……”

张一凡只是有点奇怪,按照以往的经验,他这边的奏章发到京师,一般朱元璋那边都会很快有回复的。

到了后来,进出城门的人,都选择了无视,不再关注他。朱亮祖身上那个曾经当过侯爷的自尊,也在日复一日中消耗殆尽。

这一次,他看到驸马穿着便衣,也不骑马,往城门这边而来,不知道为什么,他第一个感觉,竟然是驸马来找他的。

张一凡点了一桌,其中就有泥烩鸡,和朱五等人正在吃着呢,朱亮祖就到了。

来到朱亮祖面前之后站定,看着朱亮祖。

张一凡公布的,就是香山县钱庄出政策,给予香山县户籍的百姓于建房贷款,分为几档。

香山县因为存在大量的基建需求,又有海盗组成的免费施工队,因此,张一凡早早就扩建了水泥作坊,使得水泥产量进一步增加,对外售卖的价格也有所降低。

于是,一路上“驸马爷”的问候声,就没有断过。

“坐了一起吃吧,边吃边说话!”张一凡用手指了下空位,对他说道。

该是朱元璋同学压根没想过偏僻的下等县能有几个钱,因此当初让张一凡过来开特区的时候,直接就免了香山县的赋税,这就便宜张一凡了。

不过这一点,他却是料错了。

听到这话,朱亮祖反而放心了一些,便问道:“那要我做什么?”

只听他说道:“夏秋季节是广东这边的飓风季节,风灾随时可能会来。县里的茅草房,都有必要用水泥来改建。因此,本官决定公布一项决策……”

“你们不知道么?就他以前在广州和番禺县做得好事,那是人人喊打,被百姓追着吐口水,能不臭么?”

本来,他还想做得更多,但是,有些哪怕是特区,也还需要老丈人那边批准,因此他还在等着回复。

两人就这样保持了一会沉默,谁也没开口。

“咦,他们身上怎么这么臭?”

曾经,他领兵来到香山县,戚祥只是区区一名千户而已,他压根就不放在眼里,可如今,却成了决定他命运的人。

有关这个,倒也不是张一凡独创,要捞名声,而是朱元璋就有规定,地方要建立养济院,孤寡老人之类可免费养老,甚至朝廷命官到地方之后也必须要首先到养济院慰问的。

他当年当侯爷的时候,谁敢和他一桌?

或许也是朱五等人都在吃,他也没有在乎了,一声不吭,坐下来就开始吃了起来。

不过张三等人不知道总账,是朱镜静这边掌握的。

“驸马爷,那城里的店家要不肯搬怎么办?”

“简单,提高城里开店的税收,加收卫生费、防火费、营业税等等,扛得住,不搬也可以,本官不会用强的。”

说到这里,他用筷子一指朱亮祖说道:“你在这方面算是我香山县最有本事的,如此埋没也是可惜,有没有兴趣来当这个教头?先说明,你还是罪囚,所以不会有对应待遇,不过如果你能教好了,我就可以拿你的成果给陛下禀告,为你表功。至于最后如何,我也没法给你承诺。”

说完之后,他看到朱亮祖明显有些犹豫,便又对他说道:“这么做,是因为合则两利,我能补上义务兵役制的缺陷,而你还能向陛下证明,你还是有用的,还是忠于陛下,能为陛下办事的。”

求支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