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你白来了
于是,他便对朱标说道:“你看,你认为的这些闲书,是不是受大众欢迎?”
“那可不!”朱标听了,理所当然地点点头说道,“费脑子的书,有几个人爱看?”
张一凡一听,便再问他道:“那这么受欢迎的书中,如果说得都是忠臣良将的故事,那是不是百姓都会认可忠臣良将,并且以此作为榜样,有意无意地学习他们?”
朱标原本的脸上,是带着玩笑的笑容,可听到这话,顿时意识到了什么,随即表情严肃了起来,点点头说道:“不错,你说得有道理,好像这些闲书也未必就一定是没用的!”
张一凡引着朱标去了管理员休息的后院,偏僻之地,坐了继续聊天。
就听他对朱标说道:“事实上,这种其实可以算是舆论的掌控。在不久的将来,肯定是文人更容易掌握舆论。到时候,他们向百姓说什么,那百姓听到的就是什么。”
说着话的时候,看到朱标在认真听着,张一凡就进一步解释道:“就拿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来说吧,他当初推出的青苗法,其实和我这个钱庄有类似的功能,本意是好的。可是底下官员却从中看到了赚钱的机会,就曲解了青苗法,他们告诉老百姓,这个青苗法是他们所讲得那个青苗法,并不是王安石原本的那用意,如此以来,青苗法的执行,就歪曲了。这就是比较典型的舆论掌控的重要性!”
朱标是万万没有想到,只是从闲书中竟然就引发出了这么大的话题,甚至都可能关系到国家安危这样的高度。
并且,他也承认,王安石这个例子,确实能佐证张一凡的观点。
于是,朱标立刻严肃了起来,仔细想了下之后问道:“那伱在这方面,是有什么想法么?”
听到这话,朱标不再追问他了,似乎是有点满意一下又得到了不少有用的建议,便笑着站起来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去见见他们两人在干什么吧?”
说完之后,他一脸兴趣地看着张一凡,又问道:“说吧,你还有什么点子,都一股脑地说出来!”
后世多少点子在香山县实践,朱标已经赚大了,还白来!
朱标听了,转头看了张一凡一眼,笑着说道:“原来是在讨论你的书,这可不是闲书了吧?”
无语了一会之后,他好奇地问道:“为何会有这等情况?”
张一凡在香山县实现的,有点类似义务制教育,但是不强制,以利诱之。
“而老百姓获取消息的渠道,从目前来说,因为他们不识字,所以只能听识字的怎么说。识字的说对说错,关系就很大了。如果他们都识字了,那么识字的人就没法歪曲朝廷真实用意。等到所有人都识字的话,就如同这些闲书一样,舆论控制的地方就会转移。有可能是受欢迎的书,戏曲、评书等等。其实,还有宗教也是,当初黄河石人一只眼的那种,同样是一种……”
朱标一听,立刻想到了什么,便询问张一凡道:“你是说,把你的那些大白话的说法,还有那标点符号,是这个叫法没错吧?都推广开来?”
有现实的例子在,听起来也是有道理,朱标听了,便赞同地点点头说道:“这个点子,似乎也是可以有,我也会给父皇提的。还有么?”
张一凡听了,点点头。
朱标一听,有点意外,也有兴趣,当即问道:“改了什么名字?”
“……”
随后,又听朱标在继续说道:“第二,就是要进行舆论管控,包括且不限制这些闲书、戏曲、评书之类的审核……”
张一凡拒绝之后,想起什么,便提议道:“隔壁阅览室那里不是有两个饱读诗书的么,回头让他们搞就成了!”
要是朱元璋在的话,估计会比朱标更深刻地认识到舆论控制的重要性。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要想搞出一套拼音,绝对也是伤脑筋的事情。
朱标:“……”
毋庸置疑,朱元璋同学是重视教学的,要不然,他也不会下旨大规模推出社学。
朱标一听他提起宋濂师徒,顿时就笑了,放过了张一凡道:“那行,回头我和父皇去说说这个事情!”
此时,张一凡听到朱标提到义务教育的话题,便提醒他道:“这一块,最好朝廷必须要有补助,要不然,有的百姓家,真得是上不起学的。朝廷投入了这个钱,未来人才就会多很多,受益是无穷的。”
“咦,你这个想法好啊!”朱标一听,顿时大喜,连忙要求道,“我觉得不错,那你搞一套出来,回头我给父皇建议?”
张一凡一听,当即摇头道:“我没这个时间啊,除非我不当这个县令了,不派其他活给我,那我就可以搞搞看!”
朱标听了不信,再追问道:“你再想想,我难得来一次,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这样不至于让我白来一趟!”
到了成化年间,杨继宗为嘉兴知府,大兴社学,下令“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母。”这种如果形成制度,才具有约束性。只是很可惜,这只是某个知府自己下令而已。
“你白来了?”张一凡一听,顿时一脸鄙视。
但是,张一凡认为这还不够,他的这种社学推广,也就他在位时有点用,朱棣发动靖难,就一下破坏了社学,倒退了很多。
到了隋唐开始采用科举制,这个情况才开始慢慢改变。但是,读书依旧是和普通人家没有关系。
张一凡虽然肚子里早就有货,但是,还是假装思考了一下,然后才回答道:“我在想,这个舆论的控制,就必须掌握在朝廷的手中,掌握在父皇的手中。要不然,以后底下官员曲解朝廷用意,曲解父皇的用意,而百姓不知道,皇帝也不知道,就是他们欺下瞒上的最好土壤了!”
看他收获满满的样子,张一凡也是高兴,便跟着站起来,带着他去宋濂师徒那边的阅览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