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任何会议,都不能自由发挥,那样开会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没结果。
各坊都上报的赚钱计划,如果能通过驸马这一关,那是绝对赚钱,这可是大好事来的,他们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家里又能多一份收入了!
于是,他们一个个都是心情愉悦地竖起耳朵,准备听笑话。
“是啊,就连下馆子用个餐,只要好一点的,有名气一点的,那都要等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官吏,还是说外乡人的不好。
此时,在张一凡的问话下,县衙大堂内,这些官吏异口同声地回答人多的好!
张一凡听了,便严肃地说道:“这便是人口红利,什么意思呢?有人了,才能创造财富,人多了,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没有外乡人,我们香山县就还是以前那个香山县,绝对不是如今这样的香山县!”
本地人和外乡人之间的矛盾,虽然没有爆发,却是有的。并且基于人性之自私,总觉得外乡人是来抢钱,占香山人的便宜。
不过张一凡相信,以如今香山县发展的势头,不可能没有赚钱的生意可以做。
这些人,住在广州府驿站内,狂风呼啸,暴雨雷鸣,一如天崩地裂一般,一个个都是第一次见识到了大自然的威力。
当然了,真要说得话,不也是有本地人干坏事,一样是能说的!
还有这些官吏反应的一个问题,也确实存在,那就是交通拥挤。
“……”
一听这话,所有人在第一时间,都转头看向典史张三。
总之,人口带来的问题,该解决的就要解决掉,不能妨碍人口都进一步增加。
“可不就是,我们村的王二,雇佣外乡人干活,便宜,还能干,去年卖甘蔗也发大财了!”
张一凡在他们总结之后的基础上,再根据后世的经验给他们普及人口红利的例子,很多都是这些古代人压根没有想到的,说得这些官吏一个个都是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好处!
张一凡看着他们,严肃了脸说道:“本官发现,你们中的一些人,对于本职的活,还不够精通,有些事情,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做到有效率,干得好……”
于是,趁着这个会,张一凡提出了衙役中分出一部分交通衙役的概念,在繁忙路段指挥交通。
于是,这些官吏一个个脸上都是带着笑容,赶紧闭嘴。
职业培训计划,他早就想搞了,但是要么没时间,要么时机不成熟。
他的这个总结中有好些个别字,被张一凡圈出来写了正确的。因此,张三每读到圈字的地方,都不得不停顿了下,要重新认下字。
对于这种认识,张一凡觉得,有必要先在官吏层面达成统一认识,然后再去社会上宣传。
“伱们说这些干嘛,就我们自己手头的事情,外乡人多了之后,都忙成啥了?”
因为张一凡这个驸马,在民间,包括在场的这些人眼中,那是货真价实的财神,做什么赚什么。
“……”
张一凡听了,便看着堂下这些官吏说道:“你们也都讨论下吧,我们香山县的外乡人越来越多,是好事还是坏事,理由是什么?”
为此,他已经写信,发给了东莞何家,广州府知府方克勤甚至还快马发去了京师,向太子朱标和皇帝朱元璋都求助。
“我们坊都钱老二他们开的客栈,就因为外乡人来得多,都赚大钱了。如果没有外乡人,哪还能娶小妾,连媳妇都娶不起!”
有关外乡人这个话题,开了大概一个时辰之后,张一凡觉得差不多了,便对他们说道:“如今,我们算是达成共识,外乡人来我们香山县,那是好处远大于带来的不便。因此,你们随后,向各自负责的坊都宣传这种观点。不管是标语,或者开会,都给底下人传达。都是大明人,都是同胞,不得有歧视,更不允许有欺凌外乡人的事情发生!”
对于这些在县衙做事的官吏来说,肯定都是有脑子的人,他们的家人会受益于人口的红利。
当时,他其实已经留了宽的马路,结果,人口的暴增,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以至于马路变得拥挤。
于是,在张一凡的示意下,这些人便开始补充起来了。
原来的老城区不说,城外的新城区,是张一凡规划的。
因此,张一凡就先让典史张三读了他总结出来的外乡人好处,就等于是给本次会议定下了一个基调,就是外乡人带来的好处。
张一凡发现,他额头是一头的汗。
张一凡不说话,就听着他们在说,等他们说着说着,不再说话之后,才开口问道:“所以说,对于我们香山县来说,到底是外来人口多了,香山百姓才过得好呢,还是说,外来人口少了,香山百姓才过得好?”
“驸马,属下念完了。”张三顺手抹了下汗说道。
“对了,可不止是下馆子了,我去钱庄办事,以前去了就能办,可如今排老长队了。”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这些官吏的内心深处,一样是觉得外乡人来抢他们本地人的资源,可说着说着,他们忽然发现,身边好多人都是因为外乡人来得多了,让他们有了赚钱的机会。
张一凡在上面看到他们的目光,自然是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便立刻点名其他人,又说了几个典型。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敢抬头了。
面对这一切,李善长很是坦然,甚至面露微笑,这让其他人看了,不由得都是非常敬佩:韩国公不亏是开国第一功臣,面对这么厉害的风灾,都是面不改色,胸有成竹,厉害了!
可他们却不知道,其实李善长心中想着的是香山县,他是在幸灾乐祸,这么大的风灾,刚好给他碰上了,正好瞧一瞧,看一看了!
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