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这不可能
“陛下,大喜啊,燕王抗击鞑虏,歼敌俘虏将近十万,俘获牛马羊不计其数!”
转呈捷报的内侍,还没跨进武英殿的大门,就大声喊了起来。那特有的尖细阴柔的声音,一下便传遍了武英殿内。
所有人听到,顿时都懵了!
什么情况?北平那边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不对啊,还有俘获牛马羊不计其数,那是出关了?什么时候出关的……
一连串的疑问,立刻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就连平生打了无数胜仗,打下了天下的朱元璋也是不淡定,立刻吩咐道:“快快呈上来!”
他确实对自己的儿子朱棣有期待,但是,事先也没想到过,儿子才二十岁,调去北方就藩才一年不到,就能打这么大的胜仗!歼敌俘虏将近十万,这是开国名将都难得有的战绩啊!
儿子超乎寻常的优秀,绝对比他自己取得这样的大捷还要高兴!
不过,当那报捷文书呈送到他面前时,朱元璋忽然之间又有点担心了起来。
他儿子才二十岁,以前根本没有打过这么大规模的战事,也就是对付倭寇而已,他能打这么大的胜仗?
该不会是谎报军情,夸张军功了吧?又或者,这根本就是徐达的功劳,被按在了自己儿子头上……
他们都是打惯了战事的,深知打仗最为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也就是敌军的消息。
信国公汤和也有功劳,领车营堵住了鞑子逃出关外之路。而这中间,其实还有张一凡的功劳,那就是车营的提议,就是来自张一凡的建议。
李善长:“……”
其他人:“……”
这会儿,他们都懵住了,竟然是魏国公所写,那就是魏国公都认可了的?
这可真得是有点难以置信!
你要说,把功劳都归于燕王,其实在场的人还能想象的。毕竟燕王是名义上最大的,且也是魏国公的女婿。不管是让功劳给女婿,还是其他什么的,都能想象。
以他的身份地位和经历,自然也非常明白信号塔的作用有多大。那个小子居首功,确实没什么问题。可是,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也是真想不通!
朱元璋听了,当即笑着说道:“还是太师有眼光啊,朕是真没想到,以为你太会夸他们了,结果他们是真得那么优秀!不错,不错!”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心情非常好,就听他开口对底下臣子说道:“朕这个大女婿啊,真得是让朕太惊讶了。说句实话,本来太师如此夸奖,其实朕都觉得夸多了点了。结果没想到,还真是没夸多,真得是让朕太意外了!”
朱元璋听了,笑呵呵地说道:“就是类似烽火台的一个塔,类似是个人,建在山顶,可用望远镜观察清楚,通过不同的手势,传递数字,再翻译成文字就能知道很远地方的消息了。捷报中已经证实,这种手段是很有效的。”
换句话说,要是魏国公不知道的话,那这份报捷文书的水分,就可想而知了!
朱元璋听了,当即呵呵一笑,示意内侍把报捷文书转给太师看,同时回答道:“此份报捷文书正是魏国公所写,燕王用印的。”
甚至,他都有点担心,万一打开这份报捷文书,从中发现了问题,那该怎么办?
不管是谎报军情,夸张军功,还是夺别人的军功为己有,都不是他能容忍的!作为开国皇帝,特别是强敌未灭之前,他更是知道这种风气要不得!
那些鞑子,已经成了狡诈的狼。要想一次性灭掉这么多的鞑子,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战前的准备,必须要下充足的功夫才行。
想着这些,朱元璋脸上的笑容便消失了,默默地打开报捷文书,还检查了下火漆之后便看了起来。
这时候,他手中的报捷文书已经被其他开国名将抢了过去,急着想看具体的战况描述。
他刚从北方回来,情况相对来说,肯定比他们熟悉。太师都这么夸了,该不会真得是一场真正的大捷吧?
事实上,就连李善长本人都是懵的。
但是,大驸马和魏国公却没这个亲密关系,不可能把首功这么大的功劳让给大驸马啊,军中将领能服气?
朱元璋显然看出他们在想什么了,也不以为意。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他也不相信。此时的他,很能理解他这些臣子在想什么。
然而,他们压根没听说,北方有准备发动新一轮对鞑子攻势的消息。
这个大妹夫,他自认为是非常了解的。要说施政方面的,大妹夫能做出成绩,他是一点都不奇怪;可这打仗的事情,还能得首功,反正,他是有点不信的。
什么情况?自己刚回到京师,北平就送来这么一份大捷?
这不可能啊!自己在北平的时候,压根没有出塞的任何迹象,反而是因为长城防线的不完备,还担心鞑子在冬天会入寇呢!
这么一场大捷,该是夸大其词了吧?
反正,李善长是不相信的,便也转头看向朱元璋,想从皇帝的脸色上瞧出个端倪!
就见一开始冷静了下来,已经收了笑容的朱元璋,眼睛就盯着那报捷文书,脸色慢慢地有了变化。
从这以后,要么草原深处的鞑子前移,补上这个缺口,否则的话,朝廷就打开了收复辽东,攻打纳哈出的通道。明军的兵锋,就能直面纳哈出了。
他们这么想着时,就见朱元璋已经抬起头来,看向他们的同时,一脸笑意地说道:“不错,这确实是场大捷,大驸马当居首功,蓝玉悍勇,表现不错,燕王这次做得不错,可堪大用!”
底下,朱标倒没想那么多,就只是在傻笑着,为自己的弟弟能有如此出息而高兴。
正常来说,北方不大可能会有如此大捷,更不用说还是燕王殿下指挥的。
李善长懵了,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当即想到,燕王是藩王,北平那边的统帅,他和那柳家村的小子交情很好,按一份功劳到那小子的头上,似乎也很正常。
而能远距离传讯的手段,就是核实消息的最好手段,有了这个什么信号塔,以后打仗还没开始,就能增加好多胜算了!
李文忠最先回过神来,忍不住便问道:“陛下,这种类似烽火台的信号塔,到底是怎么做到如此神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