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8章 摧古拉朽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48章 摧古拉朽

张一凡的来信中,把朱棣给他说得情况给徐达转述了一遍,然后也讲了他的计划。

张一凡认为,当前之计,是大明吞并高丽的最好时候。只要徐达这边配合得当,就能为大明朝开疆拓土而不用费多少力气。

具体的措施,就是要徐达这边利用朱棣的消息,尽快消灭或者驱逐纳哈出的势力,然后挥师动向,进入高丽,配合朱棣在高丽推行粮田归公分配法。

张一凡说,高丽国内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普通百姓犹如奴隶一般好无尊严可言。因此,粮田归公分配法能争取到高丽民心。如此一来,又有军队镇压,那些高丽目前既得利益者就翻不起什么风浪。

徐达看完了张一凡的信之后,自然也给手下人转述他的建议,顿时引得大堂内所有将领,就差嗷嗷叫了。

以前的开国元勋立下的功劳,多是从蒙元手中夺回属于中原的地域而已。当然,这种功劳也是很大的。但是,架不住所有开国将领所立下的功劳,都是这种功劳。相对来说,就不突出了。

而如今,如果能吞并高丽,那和以前的那些功劳可是完全不同的。

要是,高丽这一块土地,以前中原王朝,哪怕最鼎盛的几个朝代都是纳入统治,却费时费力,甚至还有因此而亡国,还不一定能成。

而如今,按照大驸马所言,那是有一个天大的机遇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燕王殿下千里突袭高丽都城,把高丽整个朝廷都给端了。如果这个时候再里应外合之下,再用上大驸马的土地点子,那完全可以遇见,吞并高丽肯定会轻而易举的。

为此,徐达好些天来,一直在总结不同战法的经验得失,最终,他还终于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

不要看表面兵力少于敌军,可军队的绝对战力,那是绝对要强于敌军的。就大驸马发明出来的信号塔,新式火枪,还有各种新式火炮,以及车营和鸳鸯阵的战法,那都是几倍提升战力的。

最终,观童终归也是选择了和他原本历史上一样的做法,投降明军。

所有的蒙古鞑子,本来留在辽阳这边,就是进退两难的处境,每天混着日子,就等着上面下令撤退。

“……”

一开始的时候,徐达对于这种有别于他的做法,都是深感忧虑的。可结果却证明,这种有别于他的打法,却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战果。

徐达和朱元璋都是一样,讲究得是堂堂正正之战,积蓄己方最多力量,用绝对实力去碾压来保证最大可能性的胜利。而不是剑走偏锋,行诡行奇之道。

“国公,只要给末将三千骑军便可,末将愿立军令状!”

他可是知道的,为了解决辽东的蒙古鞑子,他和朱元璋一直有商量,在囤积粮草,囤积兵力,计划再多五六年,甚至十来年的时间准备,然后一举平定辽东。

高丽军队这边,也收到了徐达的军令,要求高丽军队进行集结,准备进攻蒙古鞑子。

浩浩荡荡的大军,让原本就因为都城被明军一锅端而惴惴不安的高丽人,只能选择开门投降。

悠长的号角声,在辽阳城的上空响起。城门大开,一队队的明军开赴出城。肉眼可见,每个明军将士都是士气高昂,渴望一战。

这场战事,其实压根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原本蒙古人和高丽人联合的时候,都对辽阳明军无可奈何,如今,蒙古人中的大部分,还有高丽人都投降了明军的情况下,哈剌章所部就成了少数,并且被自家人突袭之下,压根就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当即自由落荒而逃的份。

这局势变化之快,让他实在难以置信!

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从辽阳席卷到沈阳,然后再进攻纳哈出的大本营。

另外,还有一封密码信,就是张一凡写给朱棣的,如果徐达同意他的计划,就可以发给朱棣的,也让高丽军队这边,派人用八百里加急送去开城。

朱棣这边,先一步收到了张一凡的密信,知道后续情况并且为之做了准备。

其实,说实话,眼前这一幕,和他领兵打仗,或者说和大明皇帝领兵打仗的风格,真得是区别太大了。

想归想,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徐达还是心中有数的。

表面上,好像这几次战事,都是以少胜多,是冒险之举。但是实际上,徐达也想通了,在大驸马的帮助之下,其实朝廷官军这边,都是具备了绝对的实力,因此才有碾压敌军的战果。

“我们大元早就不行了,都被明国赶出中原了,就不要多想了。”

兵力虽少,综合实力却远强于敌人,胜之又如何会意外?

最终,就算纳哈出心中很不情愿,也只能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选择投降明军。

突然之间,看到这个架势,一个个都是有些慌了的。这什么情况?怎么高丽人帮着明军那边了?

而在蒙古人这边,高八思帖睦尔、洪伯颜帖睦尔两人知道是什么情况,在明军这边有了动静之后,他们两人立刻领兵围住了观童的营地。他们两人,亲自出马,劝说观童。

他暂时不理会纳哈出的归降,只是把他关在沈阳那边,然后立刻调动兵力,把高丽军队拆到其他各族的军队中,李成桂和曹敏修分别领少量兵力,夹在明军中,总兵力达到十五万,开进了高丽境内。

这要是不拥护明军,那才是怪事了!

唯一利益受损的,就是高丽的士大夫了。但是,在明军大军镇压之下,这些人压根就翻不起风浪。

说到后来,高八思帖睦尔甚至直接了当地说道:“也就是我们关系还不错,所以才劝上一劝,伱要是还不听的话,那只有用你去给我们换取荣华富贵了!”

“……”

结果没想到,就燕王和大驸马两人折腾之下,辽东竟然就这么平定了,压根就不需要再多那么多的时间和粮草物资以及兵力的准备,并且,还顺带着灭了一个原本需要拉拢来对付蒙古人的高丽!

“国公,末将愿领本部人马,灭了城外不愿归降的蒙古鞑子!”

粮田归公分配法,能保证他们以后有田可种,虽然不属于他们的粮田,但是和属于他们的粮田又没多大区别,等于他们以后的生活,有了保障,日子有了盼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